西周晚期的毛公鼎庄重古朴、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清雅端庄、苏轼《前赤壁赋》潇洒飘逸……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系列特展,众多中华文化珍品吸引观者如潮。有台湾同胞看完展览后直言“没看过瘾”,并希望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生生不息,台湾同胞对文化根脉的向往自然而深沉。 【详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详情】
“爱敬之道”作为中国传统家教思想的核心范畴,它承载着中华文化中独有的家庭教养智慧。先秦时期,从西周的“敬德保民”到孔孟的“仁礼合一”,再到荀韩的“礼法兼济”,“爱敬之道”这一中国传统家教思想始终保持着自我更新的生命力。 【详情】
中华诗乐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包容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与情感共鸣,成为联结各民族的重要文化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中华诗乐传统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独特价值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文化认同理论看,诗乐借由高度象征化的艺术语言与共情机制,跨越地理与族裔边界,构建出一种超越具象差异的审美共同体,从而在心理层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铸提供了持续而稳定的文化情感支撑。【详情】
2025年10月5日,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落幕。此次中国戏曲文化周,不仅在游客接待量与全网传播量方面再创历史新高,更是围绕戏曲的活态传承、演出空间的拓展持续发力,紧扣“戏曲艺术靠人传”的本质,深度培育专业艺术家、业余社团、大众票友乃至青少年群体的传承和观演主体。【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