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易于观察,清晰可见。考古学者杨益民指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考古学的成熟,地质学中的地层学和生物学中的分类学被引入考古学中,形成了考古地层学和器物分析的类型学,现代考古学从此开端。可以说,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现代考古学在研究层面的深入、细化和更迭。【详情】
金中都首次发掘的端礼门城门遗迹、箭扣长城敌台发现南方建筑做法“空斗墙”、香山明代皇室墓地完整科学揭露……11月30日,“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发布多项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详情】
先秦两汉青铜器铭文的大规模伪制发轫于宋代,铭文辨伪及伪铭研究也随之兴起。“伪铭”虽然是伪制、仿制,但绝大部分都有“真铭”作为依据,而非作伪者凭空捏造,因此在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宋代以来的金石学家,一直致力于铭文辨伪,可谓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详情】
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三项考古项目的最新进展。【详情】
金中都大安殿出土的铜坐龙。大安殿是金中都大内正殿,其地位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中国历史经过史前、商周时期不间断地发展和持续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秦王朝,奠定了后世版图的基础。秦汉以后,古代中国虽有短暂分裂,但并未像西方文明分裂成许多国家,这是因为统一是各政权的共同追求。【详情】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其中农业文明是主干。中国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成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