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上新”,这个遗址暑假必看!

中国科学院7月17日宣布在周口店遗址区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后首次在此发现更新世人类化石。周口店“北京人”是中学课本上的固定嘉宾,但你知道吗,数十万年来,周口店的住户不只“北京人”。在这些住户中,谁与我们关系最近?【详情】

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知所从来,方明所去。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经进入第五阶段的工作中。这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大型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旨在通过考古发掘、历史考证、科学分析等手段,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和传承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详情】

从碧村遗址看四千年前黄河岸边的文明图景

山西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关注区域。经汾水贯穿山西全境的“Y”字形文化传播带,在距今4000年前后,连接起了当时非常耀眼的两大文明中心——石峁[mǎo]和陶寺。而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既是石峁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又与陶寺并立于黄河东侧,成为阐释当时晋陕黄河两岸文明形态、揭示黄土高原广大范围内文化及社会关系的重要窗口。【详情】

发现汉代文字瓦当之美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筒瓦瓦头下垂的部分。它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至西周已非常成熟。战国时期,瓦当艺术得到发展。到了汉代,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上都进入鼎盛时期,并出现了瓦当中重要的一类——文字瓦当。【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