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消费”

“消费”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论述颇多的重要范畴,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消费现象渐趋复杂,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相关思想对当下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消费”的呢?【详情】

历史感:“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接榫点

所谓“历史感”,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看作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整体,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而后积极因循和运用历史规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既要坚定地承继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奋斗目标,又要敏锐地汲取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传统中国的历史观并未因马克思主义的介入而中断消亡,而是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形式,再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详情】

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厚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中国哲学史坐标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方向。具体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就需要我们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百年历程,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相结合的路径,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在中国的哲学”而成为“中国的哲学”。【详情】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实践”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语境中,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展开,这一概念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关于“实践”的定义,但在其论述中,我们又处处感受到“实践”的地位和作用。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实践”的呢?【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