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语境中,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展开,这一概念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关于“实践”的定义,但在其论述中,我们又处处感受到“实践”的地位和作用。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实践”的呢?【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是一个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政治意义的命题。今天,我准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结构、哲学批判与资本批判、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这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概括。【详情】
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关系的论述——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I的解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I虽然只是原来笔记的一个片段,但是依然传递出马克思对于私有财产关系的重要观点,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详情】
在1837年11月10日写给父亲那封规划性的书信中,马克思准确且详细地描述了他在柏林一年来的生活,特别是思想上所经历的根本性变化:“帷幕降下来了,我最神圣的东西被毁掉了,必须用新的神来填补这个位置。我从理想主义——顺便提一下,我曾拿它同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作比较——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观念。【详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