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今日,我们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暮春之际,温润的东风轻拂,送来“贵如油”的春雨,润泽着每一寸土地。春耕的繁忙与春日的美景交相辉映,蓬勃的生命力在此刻绽放。【详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文化遗产璀璨似星辰,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繁荣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文化遗产有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魅力,当代语境下,“活化”成为其传承的关键词。过去我们恪守传统的保护模式,而今逐渐发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文化、自然、社会、经济与技术的交响。【详情】
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天地忽然变得通透。泥土里蒸腾起青白色的雾气,将山野坟茔 (yíng) 与陌上芳菲笼成一片。当杏花褪去二月红妆,当细雨浸透新茶嫩芽,清明——这个唯一身兼节气与节日的存在,便在农时与天时的碰撞中,让自然规律与人间烟火凝结成永恒的文化坐标。【详情】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六, 寒食节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唯一一个以饮食命名的传统节日。 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二日,便是寒食之期。很多人认为,寒食只是清明节的前奏,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详情】
富有民族元素的歌曲《格桑花开》《潮起舞英歌》等登上央视春晚,穿越千年的苗绣盛装闪耀国际T台……近来,民族村寨成为不少游客奔赴的“诗与远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屡屡“出圈”走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