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丨 天霜降寒 登高望远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此时天气清肃,温度渐低;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北方出现一片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详情】

重阳节 丨 九九敬老,百善孝为先

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中国的文化中,“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在一些地方也称“登高节”“菊花会”等。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详情】

寒露 丨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每年公历的10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为"寒露"节气开始。此时节,北半球阳光照射角度明显倾斜,地面接收的阳光热量显著减少,白天秋高气爽,夜晚冷若冰霜,因此"寒露"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详情】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起源和传说习俗: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详情】

处暑 丨 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8月23日5时35分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详情】

立秋丨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北京时间2021年8月7日14时54分将迎来“立秋”节气,意味着夏尽秋来,金风渐至。“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紧接着款款而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节点,也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