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周破圈、破壁、破局

2025年10月5日,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落幕。此次中国戏曲文化周,不仅在游客接待量与全网传播量方面再创历史新高,更是围绕戏曲的活态传承、演出空间的拓展持续发力,紧扣“戏曲艺术靠人传”的本质,深度培育专业艺术家、业余社团、大众票友乃至青少年群体的传承和观演主体。【详情】

共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图景

文化浸润人心,科技构建未来。9月23日至24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汇聚全球文化科技领域智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既有国际前沿理论,又有中国创新实践,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出智慧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双向奔赴、共同出彩。为何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如何理解“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详情】

喜鹊 善搭七夕桥的“鸟类建筑师

“七夕节的夜晚,为了让银河两岸的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飞过来用身体紧贴在一起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作鹊桥。”七夕节即将到来,人们又想起了这个浪漫的传说。喜鹊,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常被赋予“报喜”的象征意义,其鸣叫也被视为吉祥预兆。【详情】

“牵牛”“织女”遥相望

进入农历七月,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古代,节令关乎生产活动,是祭祀、农事、饮食和娱乐休闲的综合,亦是礼和乐的统一体。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姑娘们有在这一天乞巧的风俗,又叫“乞巧节”,又因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亦称“女儿节”或“少女节”。 【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