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发展

朱熹有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朱子语类·读书法下》)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上,长城便是事关“大治乱”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古代长期在农牧结合带修筑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与国家的安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交往与文明的交流融合。【详情】

创新让博物馆更好地传承文明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顺应技术为文博产业带来的变革,观照博物馆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博物馆领略璀璨文明,培养审美情趣,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详情】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构成,为剖析世界、变革世界提供科学指引与实践路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进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与方法,深度探索其转化途径,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显著的现实意义。【详情】

京致|门当户对,“户对”有几对?

青砖灰瓦里刻画着历史年轮、勾勒着岁月的痕迹。在胡同里流连,亲手触摸老北京越来越清晰的纹理,漫步其中,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烟火气。驻足于四合院的大门前,静立门前的石墩与精美绝伦的门簪,不禁令人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仅是一个俗语,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来谈谈“户对”。【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