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的大历史观高度,对这一“关键时期”的根本性规定和学理性特质作出新的阐释。【详情】
五年规划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持续探索并成熟定型的治国理政方式,能够统筹兼顾远期与近期、整体与重点、连续性与目标性的关系,确保我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实现制度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详情】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明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详情】
80年前,中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战后国际秩序由此建立。80年间,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取得显著成果。【详情】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公报中提出了哪些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目标? 收藏这份学习笔记,锚定目标,努力奋斗!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通过编制实施五年规划,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以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务期必成的战略魄力,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