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书法审美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书法,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一笔真有力量!”“这个点画圆润饱满。”这些朴素直观的感受,其实都指向了书法艺术最核心的构成元素——“点画”。如果说一件书法作品是一曲动人的乐章,那么点画便是其中最基础,也最富表现力的音符。读懂点画,方能真正步入书法艺术的堂奥,在与古人笔锋的对话中,感知力与美的深层意蕴。【详情】

延安木刻艺术的时代回响

每次踏上延安这片土地,目之所及尽是“陕北好江南”的美丽景象,内心总会翻涌起无限的感慨。当年,在苍茫贫瘠的陕北沟壑间,古元、胡一川、彦涵、力群等来自五湖四海的木刻青年汇聚于此,孜孜探索中国现代版画的路向,以责任、智慧和汗水开启版画艺术新篇章。【详情】

徐悲鸿:以笔为枪 借古喻今

 从1938年开始,局势日益艰难,长年漂泊的徐悲鸿始终在创作《九歌》系列。至1943年,他最终完成《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屈原九歌·湘君》《屈原九歌·湘夫人》《屈原九歌·飞天》《屈原九歌·山鬼》和《屈原九歌·国殇》等作品。【详情】

守巧求拙——书法艺术巧拙之辩

纵观当今书坛,以“拙”为审美风向的作品逐渐增多,形式各样,良莠难辨。其中一些作品以丑为拙,缺乏传统基础,流于表象,可称“假拙”;而以二王帖学系统为主流的大众审美则是更倾向于“唯巧是论”,即将工整精美、技法完备的帖学风格作为审美风向。【详情】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毛泽东诗词绘画略论

傅抱石是第一位致力于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中国画家,他将传统中国画尤其文人画、诗意画带入新的审美范畴中来,掀开了中国画创作的新篇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傅抱石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具有现代绘画特征的毛泽东诗意画作品,成为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数量最多、艺术影响力最强、传播力最广的一位中国画家,其中既有传统审美观念的继承,也体现出绘画思想观念的开拓与变革。【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