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 记录历史智慧

观地方志,可知“一方的古今总览”,其地理沿革、史迹变迁、风俗人情、豪杰俊才,足以遍观概览。哪怕在浩如烟海的各类古籍中,地方志也能脱颖而出,直追史书。志书不仅为官员、学者所用,更可为大众所用。【详情】

讲座 丨 南尽北户: 秦始皇置南海等郡于岭南的历史考察

秦的统一,其规模并不限于兼并六国,秦进军岭南并置桂林、南海、象郡,岭南地方自此进入中原文化圈中。而中原政权控制的海岸线因此得以空前延长。秦始皇南海置郡,对于中国海疆史、南海资源开发史和海洋交通史意义都非常重要。我们应当从东亚史、世界史的视角予以考察。考察西汉时期开通南洋航路的进步,应当重视秦始皇时代的历史先声。这正是我们本次讲座的缘起。【详情】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且极度重视历史记录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经验的国家来说,历史既是现实的起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国情。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仅符合几千年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团结和繁荣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同时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人心力量的要旨所在。【详情】

访谈 丨 从大历史观看现代中国——孙正聿先生访谈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哲学家孙正聿长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近年来努力探索如何以大历史观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栏目邀请孙正聿先生从哲学与史学角度来剖析,如何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人文之光网转载此文,让我们一起来看对孙正聿先生的访谈。【详情】

访谈 丨 故宫学的国际化与整体性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着力拓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故宫院外学者也加入了故宫学的研究队伍,以融汇古今、结合中西的方式重新诠释故宫文化。这项工作契合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的精神——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详情】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生成逻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理论地位的新界定。“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全新的重大判断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具有现实宽广度。我们要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生成逻辑。【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