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循吏”的法律观及其实践

“循吏”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那些奉公守法、清正廉明、推行教化的地方官。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对循吏作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奉法循理之吏”。班固在《汉书》中沿袭了《史记》的体例,作《循吏传》,从此循吏便成为那些清官良吏的专有名词。【详情】

春秋决狱的法文化意义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它是汉代以来盛行的用《春秋》等儒家经书所主张的思想观点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的一种断案方式。虽然后人对其有不同评价,但从法律发展的视角而言,这是一场法文化意义上深刻的司法的革命,是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从法律理念和法律适用上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详情】

生活与法 丨 提前还贷要当心哪些法律风险

春节刚过,提前还贷的话题频上热搜。提前还贷能缩短还款周期,也能省下不少利息,看上去很划算。同时,一些资金机构也宣称,可以帮助用户以经营贷款方式获取更低利率,提供所谓的“转贷”服务。但现实中一些购房者发现,提前还贷要向银行预约,有的要排队,有些银行还要向还款人收取违约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详情】

秦朝法制的起源与形成

顾炎武在他所著的《日知录·郡县》中说:“《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详情】

宋慈与《洗冤集录》

提到宋慈,我们便会想起一部奇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历宋、元、明、清四代,凡从事司法检验工作的狱吏,可能都随身带着一部线装书,查勘现场、检验尸体遇有疑难时,就恭恭敬敬地向它求教。在其后的整个司法审判过程中,定谳量刑、上驳下复,也以这部线装书为指南,说句夸张点儿的话,即使是当朝的律法也不及它的权威。【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