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阐明了教育的内容、方法与价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的重要论断,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的论述,对于我们精准剖析并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稳步向前具有重要意义。 【详情】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本质是技术赋能与教育生态的辩证统一。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教育场域从物理边界向虚实融合的全域形态跃迁,形成泛在学习时空、精准教学模式以及核心素养目标“三位一体”的教育新生态。为此,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的核心主体,需从知识权威转向协同成长、从数字素养转向智慧共生,在角色转型与能力重构中实现“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详情】
“古有《神农本草经》,今有‘神农大模型’。”在近期一堂思政课上,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向大家展示了我国农业领域第一个垂类大模型——神农大模型,在北京怀柔智慧农业科技小院的应用场景。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等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同样面临着数字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高校思政课的时空格局。【详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深刻思考,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详情】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引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和社会服务方式颠覆性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数量多、总体规模大、与地方和产业融合程度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要的中坚力量。总体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快速跟进、快速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加快战略调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详情】
一图读懂《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