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与能力体系重构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本质是技术赋能与教育生态的辩证统一。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教育场域从物理边界向虚实融合的全域形态跃迁,形成泛在学习时空、精准教学模式以及核心素养目标“三位一体”的教育新生态。为此,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的核心主体,需从知识权威转向协同成长、从数字素养转向智慧共生,在角色转型与能力重构中实现“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详情】

人工智能创新思政课育人范式

“古有《神农本草经》,今有‘神农大模型’。”在近期一堂思政课上,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向大家展示了我国农业领域第一个垂类大模型——神农大模型,在北京怀柔智慧农业科技小院的应用场景。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等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同样面临着数字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高校思政课的时空格局。【详情】

让高校博物馆的大门再开大些

您参观过高校博物馆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4.3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应向社会大众开放。也有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的开发、开放程度仍待提高,存在宣传力度不足(65.29%)、展览缺乏吸引力(51.59%)、开放时间有限(47.15%)、展览内容陈旧(24.50%)等问题。【详情】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引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和社会服务方式颠覆性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数量多、总体规模大、与地方和产业融合程度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要的中坚力量。总体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快速跟进、快速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加快战略调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