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西侧,一座庄重典雅的高台式建筑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10层。入口处高大的铜门上装饰着三角六棱窗纹,两侧竖立的米黄色洞石仿佛徐徐打开的奏折,外立面散布镶嵌着明清皇家玉玺纹样。【详情】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周口店调查时来到龙骨山。后来,这里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轰动世界。1953年,中国猿人陈列馆在周口店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成。1961年,国务院把“周口店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入选世界遗产的6家单位之一。【详情】
江西南昌,文脉悠长,青云谱区的名字尤为特别。区内三湖三河交错环绕,梅湖中一座小岛上,藏着“青云谱”这个名字的由来,也藏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这是众多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古代画家专题馆。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馆内收藏40余幅八大山人的真迹,还藏有黄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作品。【详情】
湖北随州,炎帝故里。1978年,随州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惊艳世人,让史籍未记载的曾国引起学界关注。同年,随州市博物馆创建。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宝藏被发现。【详情】
郑樵,字渔仲,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世称“夹漈先生”。他毕生刻苦读书,严谨治学,潜心修史,尤以晚年所撰“三通”之一的《通志》最为著名,为南宋史学的集大成者。《宋史》记载,宋高宗曾对郑樵说:“闻卿名久矣,敷陈古学,自成一家,何相见之晚耶?”正是由于郑樵能够始终坚持“敷陈古学,注重实学”,才成就了他在史学上的杰出地位。【详情】
临汾市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源于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2018年一开馆,便成为众多文博爱好者竞相打卡之地。临汾市博物馆现藏文物15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套),尤以青铜器、陶瓷器、木版年画等最具特色。博物馆基本陈列“表里山河”包括“远古足迹”等4个展厅,从远古到明清,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铺展开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