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实践,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是故宫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香港之间的创造性结合,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是香港与内地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实践。这座屹立在维港之滨、形似方鼎的金色巨型建筑也有望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详情】
长江三峡,举世瞩目。宜昌,古称“夷陵”,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郭沫若曾这样咏叹峡江风光及宜昌城景。如今的宜昌,是一座现代化的文明都市,若想探寻悠远的峡江文明、独特的巴楚文化,不妨到宜昌博物馆走一趟。【详情】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种新型的环境审美教育(简称“环境美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美育不同于以往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它是围绕着自然环境体验而展开的一种切身性审美教育。环境美育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科学认知与交融体验来唤醒人对环境的审美感知,以促成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改善。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下,环境美育的推行不仅有着现实性与迫切性,还对于进一步开展美育工作、完善教育体系极具意义。【详情】
桂林博物馆外观兼具桂北民居特色和汉唐古韵,馆内有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形成以陶瓷(唐代桂州窑出土佛教陶器和明代出土梅瓶为代表)、书画(明清名家书画、桂林籍状元书画和桂林山水画为代表)、抗战文物及史料(西南剧展文物为代表)、民族民俗文物(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为代表)、访桂外宾礼品等12类文物为支撑的藏品体系。【详情】
通读古代典籍,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读书诀窍,比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抱着实事求是的心态去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又比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说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便是在强调读书时必须专心致志。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一些读书妙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