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非遗传承培养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任。让高校在非遗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是对国家文化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举措。 【详情】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愈发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美育在各教育阶段的落实。在高校层面,明确要求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古人对美的独特诠释与卓越创造,将多元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度融入美育课程,能够极大地扩展美育边界、深化美育的内涵,对于以美育课程塑造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详情】
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实践,也显著改变着教师对“课程”“学生”及“教师(自身)”这三个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认知模式,继而加速了教师专业角色的重构。教师专业角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的职责、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的总和,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角色正经历着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情分析者、由情感支持者转向价值引领者、由被动回应者转向终身学习者的嬗变。 【详情】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尤其基础教育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详情】
今天的时代,不仅要考虑数字技术如何为教育赋能,更要思考教育怎么为技术赋魂,即要让技术真正为人的成长服务,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学校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善用数字技术,首先要把握好技术服务于人的个性化学习这个基本的逻辑起点。【详情】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变革注入无限可能,同时也对教育的价值导向与育人使命提出深刻挑战。“教育数字化,有些问题要分清楚”,意味着既要拥抱技术变革带来的工具与方法革新,也要坚守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