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育人工智能应用人才

日前,教育部部署人工智能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这一举措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详情】

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高校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阵地,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代代相传。【详情】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立足“现实的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政课承担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的重要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认清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系统探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以及人的解放等根本问题,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索出路。这些重要思想和方法论,也为新时代思政课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增强教学实效、提升教学品质带来了深刻启示。【详情】

让学雷锋成为青少年的自觉

“我始终沉浸在感动之中,自己要努力践行雷锋精神,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观看“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主题音乐团课后,一位青少年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由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盲人乐队VMV乐队共同打造的这堂主题音乐团课,多次走进学校和企业,通过“歌唱+讲述”的方式,让青少年在一首首涤荡心灵的歌曲、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讲述中领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感召更多青少年共同唱响新时代雷锋之歌。【详情】

把握公益普惠方向办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具有个体和社会双维重大意义,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近日,教育部认定301个县(市、区)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其中6个市(州)实现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这彰显了从中央到地方党和政府推进幼有优育、促进教育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