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稿 丨 深刻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详情】

透过文艺作品回望抗战历史

又到9月18日,93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此后,文艺界以音乐、文学、影视等各种文艺形式为武器,揭露日寇侵略暴行,鼓舞中国人民抗战,大量以“九一八”为题材的抗战文艺作品至今流传不衰。我们在这个重要日子,重温抗战文艺作品,就是回望那段悲壮的历史。跨越时空,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与见证,而且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五重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1964年我国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至今,中国式现代化从探索到发展已经整整历时60年,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到全体人民实现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详情】

大文化遗产观:解读京味文化的新视角

京味文化,作为北京历史进程与文化多样性的独特印记,不仅承载着北京从北部边陲重镇到国家首都的变迁历程,更是由多民族移民共同创造并传承的生活文化传统。在民众与自然、历史的互动中,京味文化被不断再创造。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表现形式的鲜明地域性和丰厚历史性上,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知识、技能和记忆等传统,能够在代际传承中延续,同时也能代表各类人群在北京社会生活的当代实践。【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