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社科资讯

邀您参加!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来了

以“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将于9月19日至24日举行。扫描文中二维码查看H5,了解更多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精彩内容!【详情】

社科资讯

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

9月19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主办单位相关领导、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代表和街道社区群众等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详情】

社科资讯

2023“人文之光”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最终获奖名单!

9月17日,由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举办“2023·‘人文之光’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中国式现代化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圆满收官。【详情】

社科要闻

“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2023北京文化论坛大幕开启

9月14日至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文化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委宣传部承办,北京市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协办。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详情】

社科讲堂 更多
社科卡片 更多

中心特稿 丨 把握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023-09-13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课题。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实际上,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历史过程。【详情】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消费” 2023-09-13

“消费”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论述颇多的重要范畴,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消费现象渐趋复杂,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相关思想对当下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详情】

茶烟透窗魂生香——浅谈历史流变中的茶生活与茶家具 2023-09-12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起源于中华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时期。历经岁月涤荡,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日常起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详情】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2023-09-08

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详情】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消费” 2023-09-13

“消费”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论述颇多的重要范畴,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消费现象渐趋复杂,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相关思想对当下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消费”的呢?【详情】

历史感:“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接榫点 2023-08-29

所谓“历史感”,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看作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整体,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而后积极因循和运用历史规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既要坚定地承继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奋斗目标,又要敏锐地汲取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传统中国的历史观并未因马克思主义的介入而中断消亡,而是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形式,再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详情】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融通契合 2023-08-23

马克思主义以真理的力量激活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得以再度青春化;中华文明涵养了马克思主义赖以扎根生长的文化沃土,来自异国他乡的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繁荣兴盛。【详情】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 2023-08-30

汉语中量词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早期文献保存着丰富的量词材料,其中,书籍量词材料颇为值得关注。《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国早期书籍量词的产生,伴随着简帛时代文献的流传和整理。考察书籍量词是如何诞生并发展成体系的,不仅对汉语量词发展史有所补充,对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书籍发展史、学术史也大有裨益。【详情】

术语命名的民族智慧与世界表达 2023-08-21

今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四个国际单位制新词头的中文定名,引起社会关注。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方法、程序和体例,并且能够基于这些规范及时高效地开展术语的中文定名。但其实,这些定名原则与方法的确立,也经历了较为漫长与曲折的发展历程。【详情】

人民日报引用过的经典名句,笔杆子必备! 2023-08-18

写作要想写得好,经典名句少不了!今天为大家整理了近期《人民日报》中的部分经典名句,积累的同时也要学会应用,一起来看↓↓【详情】

中心特稿 | 讲好汉语字词语的中国故事 2023-08-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讲好中文的字、词、语故事,讲述语言本身的概念内涵及相关文化历史,就是在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详情】

茶烟透窗魂生香——浅谈历史流变中的茶生活与茶家具 2023-09-12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起源于中华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时期。历经岁月涤荡,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日常起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详情】

为戏剧创作打开更为开阔的创新空间 2023-08-21

新时代以来,戏剧艺术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以青春化叙事不断提升艺术体验,引领审美风尚,促进戏剧艺术繁荣发展。随着戏剧观念更新和舞台技术变革,无场次切换、多时空并置和多线交织的叙事逐渐成为当下舞台流行的手段,并带来显著的陌生化效果,受到年轻观众喜爱。【详情】

连环画——创新发展根植时代沃土 2023-07-17

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连环画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使人受到教益,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详情】

周口店“上新”,这个遗址暑假必看! 2023-07-21

中国科学院7月17日宣布在周口店遗址区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后首次在此发现更新世人类化石。周口店“北京人”是中学课本上的固定嘉宾,但你知道吗,数十万年来,周口店的住户不只“北京人”。在这些住户中,谁与我们关系最近?【详情】

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 2023-07-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知所从来,方明所去。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经进入第五阶段的工作中。这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大型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旨在通过考古发掘、历史考证、科学分析等手段,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和传承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详情】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换 2023-08-30

纵观中国2000多年来经济重心转变历程,以1000年为中折线,前一个时期是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而导致的经济重心转换到江南地区,这一时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原因不是由于南方经济发达,而是因为战乱(如东汉末年的战乱、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但南方地区却因北方人带来的先进生产力而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发展与繁荣。在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就没再改变过。至少从南宋以后,北方就再未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详情】

中国经济学所有学科的共同使命是什么 2023-08-03

站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时代发展的总体高度,以全球视野研究当代世界和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社会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历史责任。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是中国经济学所有学科的共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责无旁贷,应当一马当先。【详情】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2023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新动向 2023-07-26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如何看待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哪些?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传递出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向。【详情】

图解 丨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2023-07-20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读图一起了解更多内容↓↓↓【详情】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2023-09-08

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详情】

年轻干部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2023-08-28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年轻干部要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必须长存敬畏之心。【详情】

读懂全国生态日的深层内涵 2023-08-15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创举,充分彰显了中国推动各方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详情】

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体性基础 2023-08-07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只是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而且是一项带有客观性和经验性的总体实践工程。尤其是对于社会学而言,无论是学科体系的建立,还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都离不开对其学科实体性基础的探求和追索。【详情】

推进党建引领首都基层治理现代化 2023-08-04

首都基层治理的改革实践,是一场从治理理念、结构功能、制度机制到方法路径的全方位变革。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首都“大城善治”的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全面打造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首都样板。【详情】

中华法之“仁恕”底蕴 2023-09-08

在中国文化中,“仁”是指仁爱、宽仁,是一种发生于人身体内部的心态;“恕”按字面意思是“如心”,即是“己心如人心”或“人心如己心”,也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人考虑,故“仁恕”合起来意指由己出发的宽容、爱人。【详情】

以案说法丨开发商能将大量车位打包卖给“一个业主”吗? 2023-08-30

如今很多家庭都有汽车,购房时也会考虑买个车位,但有些人买车位时却发现,开发商已将大量车位,“打包”卖给了一位业主,这种《转让协议》有效吗?【详情】

作为一级学科,这一学科还是一个新事物 2023-08-29

回顾过去,中共党史学科和党的建设学科经历了长期的演进过程,也积淀了厚重的研究成果,然而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级学科还是一个新事物。展望未来,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详情】

生活与法 丨 警惕“顺手买一件”暗藏消费陷阱 2023-08-25

随着互联网消费日益普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消费者在网购商品时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好评返现”“顺手买一件”“超长预售”等消费陷阱,诱导消费者陷入骗局。【详情】

处暑丨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2023-08-23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按传统历法,处暑是七月中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0°。【详情】

国家级非遗名录:千年七夕节 2023-08-22

今天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关于七夕节,你了解多少呢?【详情】

立秋丨夏伏未央 凉意渐至 2023-08-08

2023年8月8日,立秋,“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秋高气爽,月明风清。【详情】

三伏天为啥这么热? 2023-08-04

烈日炎炎,荷花盛开。中伏,是“三伏”中的第二伏,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你知道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吗?一图带你了解!【详情】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构建的三重逻辑 2023-07-21

以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标志,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话语正在确立,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理论,也必将对世界范围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必然造就一种新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详情】

传统文论的当代回响 丨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 2023-08-18

激活传统文论的当代魅力,让传统文论依然照亮当代文艺实践,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与写好“中国经验”,既是一项迫切而光荣的任务,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详情】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丨 好的细节在闪光在流传 2023-08-11

那些读过的经典作品,时间久远,我们可能记不住里边具体的故事情节,但对一些“名场面”总是能津津乐道。【详情】

传统文论的当代回响 丨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文心雕龙·神思》给当下创作的启示 2023-08-07

读《文心雕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神思”篇中的这段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细读之,深感治文学者,应当对此中关于如何培养“神思”的思考予以特别重视。【详情】

传统文论的当代回响 丨 有为而作 无意为文 美未忘箴——苏轼诗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2023-08-01

苏轼是文化史上的一位文学艺术巨匠,不仅创作成果丰硕,而且在诗学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他在大量的书信、序跋、笔札和一些诗文作品中,广泛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诗学见解。苏轼的诗学理论以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为基础,综合了各种艺术特点,同时注意吸收前人的相关成果,涵盖文学本质、文学创作及评价等范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诗学体系,具有共通性与说服力,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详情】

古人上学那些事儿 2023-09-05

九月秋高气爽,正是入学佳时。但古人开学时间和当今不同,主要视农闲而定。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的开学时间为“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北齐书·李铉传》中则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详情】

博物馆巡礼 丨 小城青花瓷韵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2023-08-23

世界元青花完整器收藏数量极少,这所博物馆独藏20件;接待近300万名游客,不少来自海外——江西省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以元代青花瓷器为特色,通过创新活化利用、推出社教活动、推广流动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元青花的风韵神采。【详情】

博物馆巡礼 丨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再现古老商都辉煌盛景 2023-08-16

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商都遗址考古公园内,有一座展示郑州商代都城历史文化的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自2022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后,参观人次已超过40万。基本陈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今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详情】

博物馆巡礼丨新展陈 新看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2023-08-09

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600件首次展出的文物……日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落成使用,向观众展示最新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让人们领略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详情】

中心特稿 丨 把握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023-09-13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课题。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实际上,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历史过程。【详情】

中心特稿 | 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2023-09-0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促进了区域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更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详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2023-09-01

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贯穿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之中,几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奋斗探索,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驱们的不懈求索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回顾这段历程,总结其经验与启示,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详情】

中国规划的大智慧 2023-08-31

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以五年计划(后改称五年规划)为主的整个规划体系来落实和推进的,我把它称作“中国规划”。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相当程度体现在中国规划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组织实施好五年规划和其他各种规划。【详情】

展现语言生活之新 恪守语言规律之典 ——《新华字典》与汉语规范化 2023-08-23

70年来,《新华字典》守正创新,担当起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任务,既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倡导引领者、宣传贯彻者,同时积极反哺规范,做完善规范的推动促进者,为推动汉语规范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详情】

陆费墀与《四库全书》 2023-08-17

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汇编丛书,也是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集成之作。说起《四库全书》,人们最先想起的往往是才高八斗的纪晓岚,即担任全书总纂的纪昀。其实《四库全书》的编纂历经了征书、编纂、誊校、装订等漫长的艰辛过程,凝聚着成百上千人的心血与智慧。出任全书总校、后来更因此而身死家毁的陆费墀[chí],就是其中之一。【详情】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意义 2023-08-1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而形成。【详情】

盛世修典的古与今 2023-08-01

盛世修典,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追溯起来,始自商周,形成于孔子整理“六艺”。修典,是对前代一些文明成就的珍惜守护,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承续的前提。【详情】

中道: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内在精神 2023-08-22

“中国”概念主要有地理、民族、文化、国体等含义,其中文化含义最为突出和普遍,几千年的“中国”就是一个文化或者文明共同体。中国之称为“中国”,主要包括诗书礼乐、衣食住行等方面,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体内涵。作为文化中国,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中道。【详情】

“大一统”何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2023-08-11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统一始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详情】

“中”“中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基因 2023-08-09

中华文明相对于世界其他文明发展道路的特色,是她具有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发展中,具有一种世代相传、历久弥坚的从家国同构到家国一体至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其物化载体可以从国家“择中建都”、都城之中“择中建宫(宫城)”、宫城之中“择中建殿(大朝正殿)”、以大朝正殿为基点的都城“中轴线”及城门与宫门从“一门三道”发展为“一门五道”等所蕴含的“中”与“中和”的国家至上、国家认同理念体现出来。【详情】

汉语哲学的价值内涵与时代任务 2023-07-31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反映了人类思想的精粹,必然存在于人类各种语言之中。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以汉语为研究对象和思想表达方式的汉语哲学,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汉语哲学的蓬勃发展彰显了我国哲学界强烈的理论自觉和自主意识。中国需要汉语哲学,世界也需要汉语哲学。【详情】

绘就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长城画卷” 2023-08-16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守护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北京以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加大对长城保护的统筹和创新力度。【详情】

78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2023-08-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我们不要忘记,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曾经的苦难经历。【详情】

为什么人生必须读历史? 2023-07-11

学习历史是人生的进阶,拾级而上,一层一层地走进去,我们的人生,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理解也在逐步地提升,所以人生必须读历史。【详情】

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连队党支部的“传家宝” 2023-08-16

“支部建在连上”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制胜优势,至今仍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推动我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连队党支部使用过的“红菜盘”,就是这样一个珍贵的历史见证。【详情】

今天我们用一条线,讲一个96年的故事 2023-08-01

今天(2023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96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人民军队诞生,星星之火,自此燎原。今天,一起致敬中国军人,致敬最可爱的人!【详情】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2023-07-27

1953年7月27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财富。【详情】

人文北京 更多

点亮北京文脉 丨 文物“上医”

他们以现代科技手段,面向全国各地不可移动文物的通用管理需求,打造出文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通过为文物进行“健康体检”,探索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区域性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筛查方法;用数字化的手段,让文物走出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程砚秋的“御霜簃”

程砚秋故居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条39号,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如同一面沧桑古镜,静静地守望着时光流转,述说着那悠远的历史。

点亮北京文脉 丨 复兴老城

古今交融,日新月异,如何处理好古建筑与现代化城市之间的关系,是这位文物保护建筑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方法,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人间烟火气。

北京文物有猛禽

进入秋季,很多候鸟会过境北京地区。鸟类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维持着生态平衡,而鸟类形象很早就进入人类创造的艺术品中,特别是一些猛禽的形象,更是受到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喜爱。北京出土的文物之中,就有很多猛禽的身影。

难忘开学第一天

在度过了愉快的暑假后,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年的开学第一天。如今的开学第一天,北京娃们或者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或者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成长中的感悟。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中小学生们的开学第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呢?

溯源寻根说街名

京街巷名称由来,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条街、每一条胡同、每一条巷子的名称,都包含着古都历史的丰富信息。甚至一个街巷的名称,就是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是作为3000年古城、800年古都的北京独具魅力的标志。

北京如何打造社会主义电影文化新高地

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赋予的“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利用首都资源禀赋优势,影视之都建设成效显著。

北京中轴线 丨 中轴线漫步指南

北京中轴线创始于元代,为塑造城市秩序、规划城市形态而生,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条来北京旅游绝对不容错过的中轴线漫步路线。

奇石尽含千古秀

园无水不活,园无石不古。上自帝王贵族,下及官僚文人,为亲近自然,在深宫大院中人工构筑山水,形成源于自然山水而又超越自然山水的文化景观。这些园林中“瘦皱漏透”的精美叠石,既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是中国美学与哲学的视觉呈现。

北京的“西湖”在哪里?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处山水环绕的北京湾之中,湾内河流密布,这里山水虽比不上江南的秀丽,却多出了几分雄美壮丽。在这片山水形胜的土地上,曾有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建立都城,历朝历代皇家贵族依托都城内外山川湖淀,营造了众多的山水园林,如金代琼林苑、元代西苑、明代南苑、清代三山五园等等。在这诸多园林之中,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当属颐和园。

首届博物馆活动月畅游指南来了!

2023年5月1日“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启动,以“博物馆之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口号,旨在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全面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

长河:柳荫深处是蓬莱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门前是著名的长河,近日,北京动物园至颐和园的水运航线开通,人们可以乘船体验“长河观柳”了。

玉兰花开满城春

“玉树莹然倚谢庭,晓来风暖吐奇馨。”阳春时节,京城的玉兰花已灿然绽放。据《北京植物志》记载,明清时期北京已有玉兰树栽植,是一年一度京城最早盛开的木本观赏花卉之一,被称为“望春花”。

程砚秋的“御霜簃”

程砚秋故居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条39号,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如同一面沧桑古镜,静静地守望着时光流转,述说着那悠远的历史。

北京如何打造社会主义电影文化新高地

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赋予的“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利用首都资源禀赋优势,影视之都建设成效显著。

五音大鼓唱古今

作为北京市首批旧村改造试点村和全国闻名的新农村建设典型,位于密云城东五公里的蔡家洼村东南两面依山、西临潮河,依山傍水间,坐拥5000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400亩现代观光工业园区,还有2000亩的玫瑰情园,不可谓不现代、时尚。然而,流淌于楼宇之间奇妙的五音大鼓,就像一块活化石,诠释着蔡家洼的古往今来。

琉璃厂、打磨厂,北京的胡琴铺子从这里发源

胡琴铺子不只卖京胡,“二胡、中胡、高胡、板胡、四胡等,这些拉弦类乐器过去统称‘胡胡儿’,都属于胡琴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顾问王文生老先生告诉记者,老百姓管胡琴铺子叫“弦子铺”或“胡胡儿铺”。

“老舍”忆北平

日前,北京人艺话剧《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上演,受到了观众好评。小说《正红旗下》写于1961年至1962年间,是老舍先生的最后一部自传体作品。这部未能完稿的小说,经编剧李龙云续写改编为话剧脚本,再由北京人艺搬上话剧舞台。

北京砖雕尽显皇城文化的雄浑大气

中国砖雕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演化发展而来,最早用于墓室装饰,因其性质稳定,冷热水火都不怕,并且不易受到侵蚀,从古至今在传统古建筑中广泛应用。

皇家古建屋顶上的神兽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筑,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屋顶神兽文化即为其中之一。各个皇家建筑的屋角部位,都有数量不等的神兽,数量一般为单数。建筑等级越高,神兽的数量则越多。皇家屋顶的神兽数量可以为1个:龙;3个:龙、凤、狮子;5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7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suān]猊[ní];9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xiè]豸[zhì]、斗牛;其中天马与海马、押鱼与狻猊的顺序可以更换。而故宫太和殿屋顶神兽数量为双数10个,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这些神兽均有丰富的文化寓意。

北京中轴线 丨 北京钟鼓楼的变迁

钟鼓楼是北京人最深刻的历史文化记忆之一,元、明、清时期文武百官或是寻常百姓,都要聆听“击鼓定更、撞钟报时”之音。至民国时期,钟鼓楼开始由古代皇家授时之地转向近代普及大众教育和生活休闲的场所。如今钟鼓楼在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融汇中依旧伫立在中轴线的北端,见证着新时代北京的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

绍兴会馆不只“鲁迅故居”

坐落于今西城区南半截胡同7号(原称班捷胡同)的绍兴会馆,因鲁迅先生曾在此居住七年而为世人瞩目。1912年5月6日鲁迅入住绍兴会馆的藤花馆,后迁居南院的补树书屋。在绍兴会馆居住期间,鲁迅一方面整理古籍,校勘金石碑文,辑录了《嵇康集》,出版了《金石粹编校文》;另一方面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如为人熟知的《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都对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建筑中的“托梁换柱”

关于“梁”“柱”的较早史料记载,可见《史记》卷三之“殷本纪第三”。“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朝纣王力大无穷,可以拽着九头牛,能够手托着梁换柱子。这句话说明“托梁换柱”修缮加固方法,至少在商朝时期就出现了。而我国古人在长期的建筑工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托梁换柱”方法。

颐和园里品长廊彩画

颐和园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现存建筑主要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复建后形制。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其间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亭相连,全长约728米,含房屋273间(4根立柱围成的空间称“一间房”)。

碧琉璃瑞烟笼罩

除故宫外,北京还有一处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非遗保护单位,那就是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南岸的恭王府,它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约6.2万平方米,有古建筑1.78万平方米,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且唯一全部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是中国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溯源寻根说街名

京街巷名称由来,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条街、每一条胡同、每一条巷子的名称,都包含着古都历史的丰富信息。甚至一个街巷的名称,就是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是作为3000年古城、800年古都的北京独具魅力的标志。

北京胡同之根——砖塔胡同的前世今生

砖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牌楼附近,因其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5米。元、明两代属咸宜坊街区,清代为镶红旗地界,现属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管辖。砖塔胡同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曾是戏曲活动的中心,近代以来有多位历史名人曾在此居住,是北京最古老且具有文化底蕴的胡同之一。

千年运河新传奇,如今到底有多美?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6年来,京津冀三地“一盘棋”,共同治理运河生态、推动旅游通航、修缮文物遗存,让这条大运河重现昔日风采,并带来了运河文化的复兴。

名似串珠缀运河

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主体部分是人们熟知的北京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但在民国以前只称运河。运河沿线众多的河渠沟渎、城邑村镇、水闸水坝的名称,有的伴随着运河的开凿而诞生,有的肇始于此前或此后的某个时段。这些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逐渐积淀为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型,被视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河交汇!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区域正在崛起,一图看变迁

“一枝塔影认通州”!燃灯塔见证了千年漕运兴衰,如今,古塔脚下,“绿色金融新城”运河商务区正在崛起,一图看变迁——

六丁竭力用功夫 不用长虹枕海隅——万宁桥下是怎样过船的

万宁桥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保留至今的元代建筑遗产,是750多年以来还在服务城市交通的一座古桥,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打卡万宁桥的时候,你可知晓当年船只是怎样通过这里的吗?

牡丹园与芍药居

民谚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之说,从谷雨到立夏节气之间,牡丹、芍药相继开放,连畦接陇,一望无际,成为京城春末夏初之胜景。位于海淀区东南部的牡丹园,与位于朝阳区西北部的芍药居,被誉为京北地名中的“二雅”,颇富诗情画意。

点亮北京文脉 丨 文物“上医”

他们以现代科技手段,面向全国各地不可移动文物的通用管理需求,打造出文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通过为文物进行“健康体检”,探索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区域性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筛查方法;用数字化的手段,让文物走出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点亮北京文脉 丨 复兴老城

古今交融,日新月异,如何处理好古建筑与现代化城市之间的关系,是这位文物保护建筑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方法,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人间烟火气。

北京文物有猛禽

进入秋季,很多候鸟会过境北京地区。鸟类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维持着生态平衡,而鸟类形象很早就进入人类创造的艺术品中,特别是一些猛禽的形象,更是受到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喜爱。北京出土的文物之中,就有很多猛禽的身影。

难忘开学第一天

在度过了愉快的暑假后,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年的开学第一天。如今的开学第一天,北京娃们或者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或者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成长中的感悟。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中小学生们的开学第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呢?

明清京通二仓如何确保漕粮安全

明永乐七年,朝廷设立通州粮仓,经过多次扩建,正统元年,定通州仓名。清初,通州有三座粮仓,即西仓、中仓和南仓。清乾隆十八年,大运南仓并入中、西仓。此后,通州有大运中仓和大运西仓两座粮仓。储存在通州仓的漕粮主要有保障京城官员、军士米粮供应,临时调拨充当军粮,稳定京城物价,赈济灾民这几个方面的用途。

北京建城纪念柱溯源

北京西南二环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辽、金时期宫城的中轴线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蓟城纪念柱,是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周年而建,柱上榜文写道:“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大致意思是说,这里乃北京城市发源地,起始于周朝,那时名字唤作蓟。

北京老城故事丨永乐帝秘建紫禁城

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的一个早朝,明成祖朱棣召集众臣议事。他表情严肃地说:“众爱卿,再议议建北京宫殿的事吧。”短暂的沉默之后,众大臣纷纷表示:“北京是龙兴之地,请陛下降旨抓紧营建吧。”从大臣们的神态和语气中,朱棣虽然感觉到还是有些言不由衷,但营建北京宫殿一事终于挑明了,将来迁都一事也会水到渠成。想到这儿,他不动声色,起身退去。自此,已经秘密营建10年的北京紫禁城,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社科资讯 更多
  • 邀您参加!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来了

    以“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将于9月19日至24日举行。扫描文中二维码查看H5,了解更多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精彩内容!

  • 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

    9月19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3·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主办单位相关领导、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代表和街道社区群众等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社科普及基地

足迹图

社科普及活动 更多
北京市社科普及基地足迹图(点击坐标点可跳转)
延庆区图书馆

延庆区图书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面向市民群众开展理论宣传和社... 详情>>

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

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房屋百余间,展品上万件,由七座院落和一座戏台组成,在七座院落中按主题分为生活馆、瓷器馆、旗袍馆、民乐馆、图书馆、农具馆、小酒馆、老商店、当铺等,每个主题都各有特色。中心广场的戏台定期举办具有京西特色的民俗表演,唱京戏、扭秧歌、小车会等,供附近居民休闲娱乐。 ... 详情

大兴区图书馆

大兴区图书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围绕科普主题开展创新性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科学认知、亲子科普体验等各类型科学普及活动,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科学普及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积极参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此同时科普图... 详情

首都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是北京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拥有20余个阅览区(室),阅览座席近4000个,馆藏文献650余万册(件),以古籍善本、地方文献、近代书报、音像唱片最富特色。首都图书馆以“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为宗旨,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平等、公益的文化信息服务。2003年,首都图书馆正式推出大型公益讲座——“首... 详情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是一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1953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成300平方米的“中国猿人陈列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新馆始建于2011年7月,2014年5月18日向公众开放。建筑面积8093平方米,其粗砺建筑形式源于周口店遗址重要文化元素——石器。新馆集研究、收藏、展览、展... 详情

密云区图书馆

密云区图书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以长城文化、水库文化、生态文化、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作用;密云区图书馆充分利用阵地优势,把科普宣传列为我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全民科普阅读。尤其是在少儿服务工作中,旨在强化科... 详情>>

怀柔区图书馆

北京市怀柔区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11月,是怀柔区唯一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怀柔区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中... 详情>>

平谷区博物馆

平谷区博物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有三个基本陈列馆,各有特色:历史馆以平谷地区8000年历史发展为脉络,展现历史风貌;阅报馆以2000件报刊原件,展示康熙三年至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民俗馆利用多种展览手段,展示平谷地区的人文风貌,受到大众的喜爱。   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临时展览馆则... 详情

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着眼于观众的互动参与交流,运用电影的特色进行社科普及教育。“电影大讲堂”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的公益性电影文化系列讲座,邀请电影、文化学界与业界高端人士作为主讲人,以讲座、赏析交流为主要形式,讲述电影文化、电影艺术、电影历史、电影科技等内容,展示、交... 详情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四区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1996年,东城区图书馆新馆落成于交道口东大街85号。2013年更名为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它是东城区政府投资兴办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地处首都核心区,北倚国子监,南眺文天祥祠,东连北京22中,西望钟鼓楼,人文地理环境独一无二。作为东城区文献信息中心,现有文献总... 详情

东城区角楼图书馆

东城区角楼图书馆自2017年10月28日开馆至今,进馆人数共计57900余人次 ,平均每天进馆289人,至今共举办254场群众文化活动,直接参与19000余人次。微信公众号发表微文135篇,阅读量10万余次,粉丝量达6000余人。树立三项品牌活动——“北京会客厅”、“非遗52日”和“老外爱北京”,围绕“阅读北京”“聆听北京”艺术北京”“品味北京”... 详情

通州区图书馆

通州区图书馆作为北京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长期注重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立足本职,联合社会力量,整合优质资源,深度挖掘科普与科普阅读之间的关系,打造书香运河讲堂、科技星期天、无人机、少儿科普、健康大讲堂讲座等社科普及活动品牌。   通州区图书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 详情

朝阳区文化馆

朝阳区文化馆是全国一级馆,作为唯一一个中宣部指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一直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朝阳区文化馆坚持以“百姓的文化事业,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办馆宗旨,积极探索内部运营机制创新,试行“双轮驱动”运作模式,开启文化馆特色发展之路。作为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国家行政干部学院学习基地,每... 详情

朝阳区图书馆

朝阳区图书馆以“书香朝阳”全民阅读活动为抓手,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全力推动首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公众提供社科普及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先后完成“阅读与科技”电子资源平台现场推广、“智慧·家庭”青少年科技体验活动、“科技周”科普图书及宣传等系列读书活动... 详情

顺义区档案馆

顺义区档案馆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以馆藏档案和史料为依托,协调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学习功能,以宣传国情、区情、区史和重大活动为主题,以举办经常性的展览为主要形式,以“档案宣传日”、“党史宣传周”、“青少年夏令营”为窗口,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全区人民认知家乡、爱... 详情

通州运河公园

运河公园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大课堂基地等市、区等级评定的知名度,利用好运河公园内现有的运河文化景观、运河游船项目的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配备专门的讲解员,讲解运河文化及历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宣传运河文化。   运河公园依... 详情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有《平西抗日斗争史展》、《从历史走来的门头沟》两个基本陈列。近年来推出重点专题展览《“遗珍璀璨”京西下苇甸皮影抢救保护成果展》、《法国科普展》、《鲁迅的读书生活》、《京西民俗展》、《杵臼文化与社会生活》展等三十余个专题展览。每年国际博物馆日、五一节、国庆节、春节等,分别举办不同专题... 详情

昌平区图书馆

昌平区图书馆是区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70万册(件),有阅览座位634个(其中少儿阅览坐席72个),有效持证读者近3万人。年接待读者40万人次,外借书刊45万册次,年均举办讲座、报告会、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100余场。其中“好书好人生·昌平读书汇 ” 公益大讲堂活动、红领巾读书活动、弟子规公益大讲堂活动、中华传统文化亲... 详情

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

房山文化活动中心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针对区内青年群众开展高山滑雪VR体验、奥运项目体感体验活动,让广大青年通过高科技手段,体验真实的奥运项目。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虚拟现实技术(VR)... 详情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位于海淀区温泉路47号北部文化中心B座,文化馆面积15000平米,共五层。文化馆一层为小剧场,能容纳374位观众,舞台配有专业的音罩设施;二层中间为文化馆的展厅,面积558平米,展线超过100米;馆内的三层至五层有大小活动教室20多间,有多媒体教室1间和会议室1间,配备有投影仪、音响、电脑等设备。  ... 详情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占地约5万平方米,是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国家最高学府兼管理国家教育的行政机关。孔庙大成殿建筑等级呈九五之尊,显示了皇家的庄严气派。院内的198座进士题名碑,记载了元、明、清三代5万多名进士,吸引进士后人来此寻根问祖;“乾隆石经”则是中国仅有的一部最完整记录儒家经... 详情

石景山区图书馆

石景山区图书馆是政府兴办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由成人和少儿两个馆址构成。总建筑面积12278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献114万余册,全部开架,借阅合一;全年365天免费开放,成人馆实现了全市范围的“一卡通”通借通还;无线网络全覆盖;注重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作用,打造多项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石景山区图书馆以“... 详情

西城区文化馆

西城区文化馆由西城区区委、区政府设立,是西城区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活动场所。2007年,西城区文化馆迁入新址----西城区文化中心,西城区文化中心系西城区委、区政府投资兴建的集文化休闲、文化培训、文体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西城区“文化兴区”战略... 详情

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汽车博物馆作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北京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面向不同年龄段受众开展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得到广泛好评。自2013年以来,连续六年举办“雷锋——一个汽车兵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宣讲1704场次,累计线上线下受众百万余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车... 详情

北京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是一张有着传统文化特色的京城名片。全园占地11万平方米,建于1984年,现已成为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齐全的公共场所,是京城一处极富特色的古典园林。   2018年,北京大观园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大观园作为公共场所,市民游客、学生团队多,受众面广,便于科普活动的宣... 详情

北京民俗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多年来坚持以展览、社教活动、非遗体验等多种教育形式对观众进行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社会科学普及,平均每年举办青少年体验活动达30余场,每年约有近4000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平均每年接待观众达4万余人次,提供上千场免费讲解。该馆推出的《十二生肖文物展》《华衣冠佩传统服饰展》《阅旨展》... 详情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4年进行了升级改造,被市委组织部认定为“北京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现场教学基地,被市委讲师团认定为市级理论宣讲示范基地,被开发区工委宣传部认定为亦庄道德讲堂。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开发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立足区域,围绕... 详情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首页 推荐 讲堂 卡片 人文 活动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