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古北口税关寻迹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4-11-01

  明清两朝,北京地区的税关不少。明朝宛平县知县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述:“永乐初年,都城设立都税司、九门宣课司,专掌一应货物之税,验值为差。不知何时革去各门之稍僻者,并入都税司,正阳门、崇文门二宣课司,安定门、德胜门二税课司,共五处,俱隶户曹掌行。”其中,崇文门税关的征税金额位列明代八关之首。

  在北京郊区,也设有一些税关,比如古北口税关。古北口税关从辽代开始设立,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此处税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古北口长城内外商贸往来的变化。

  辽代开设古北口税关

  在古北口南菜园首饰楼旁有一处面阔两间、带后房的院落,这就是前清年间的斗局,老百姓都管它叫斗子局。

古北口斗子局

  此处斗子局的前身,就是古北口税关。古北口是辽代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宋辽使者互访的重要驿站。宋朝和辽朝密切交往,繁荣了这一代的商贸活动,为设立税关创造了条件。辽代在古北口建立了税务机关,还派驻官员加强对南北贸易往来及与宋朝商贸活动的管理。宋朝一个叫路振的人所写的《乘轺录》,记述了"虏置榷场于虎北口而收地征"。五代时期,古北口被称为虎北口。《乘轺录》说明辽代开始在古北口征收地税和商税。

  当时,辽国对古北口税务的管理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征收商税;二是监管秩序。如果发现地方征税的官员徇私枉法,朝廷将派出监管专员前往严肃查处,在辽统和四年(986年)十一月,朝廷“以古北口,松亭,榆关征税不法,致阻商旅,遣使鞫之”。由此可见,古北口税关的设立对当地商贸活动是一项大事,更是为辽朝取得不少财政收入。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双方来往增多,带动了南北商贸的发展。如果遇到对方新皇登基,以及皇帝太后生日、新春佳节等重要活动,双方都要互派使臣祝贺。辽国给北宋的礼物,有貂皮、皮靴、米酒、牛羊、名马、马具、野味腊肉等;北宋送给辽国的礼物有绢布、酒、茶、盐、食器、茶叶、茶器、玉带、干鲜果品、金银首饰等。

《上时宰二札》(宋),朱熹(时年50岁)书奏乞减税钱,即文中“具禀减税、请祠二事”。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辽友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日渐富足,也推动了古北口商贸和税收的发展。北宋使臣彭汝砺在经过古北口时,就写了一首诗:“往来道路好歌谣,不问南朝与北朝,但愿千年更万岁,欢娱长祇似今朝”。诗中反映了古北口繁荣祥和的景象,也说明和平促进了南北物产的流通。难怪萧燕燕当上皇后以后,每次去南京(今北京)时,都要在古北口住上几天,还时常到关口集贸市场转转,挑上几件上等饰品。

  古北口税关在明朝时也比较鼎盛。据《明实录》记载,明朝为集中朝廷财政收入,古北口、张家口等关口税务一律由军队收管。《明宣宗章皇帝实录》载:“行在户部奏:边卫粮储不足,请召中纳盐粮,不拘米麦豆等,永平府及古北口仓,淮浙,长芦盐并每引五斗。从之。”古北口税关可解朝廷之急,可见其重要性。

  清代频繁调整管理权

  在清代初期,古北口税关管辖权交由中央户部和地方,实行分税制。顺治登基后,把古北口税收收回中央。到了雍正初年,古北口等地税关的俸禄支出过大,还出现衙役勾结运送商客克扣货主钱粮等情况。有一大臣专门上奏,提议调整关税监管体制。雍正皇帝批准将关税征收事务交由地方管理。乾隆当了皇帝后,朝廷每年军火、民生、俸禄开支巨大,又把包括古北口在内的各关口税收收回中央。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要求古北口兼具对边关贸易监督管理的职责,古北口税关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年由户部监管征税,同时征缴同蒙古地区的边口贸易税。两年以后,古北口税关的管辖权范围进一步扩大。永平、密云、潘家口、姚林口等几处税关统一交由古北口税关管理。

  征税一事由地方管辖以后,稽查往来商贩交由当地守军负责。守军不是专门收税人员,所以盘查尺度和评估税价不一样,像张家口等税关的征收税种多,盘查严,征缴税额往往偏高。而古北口征收的税种较少,盘查较少,往往征收较低。这就吸引了大量的买卖人不远千里绕道而来,到古北口过关。

  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直隶总督李卫给雍正皇帝上奏说,由独石口出口外,行走数日,一路见有商客驮载货物,古北口所遇最多。鉴于此,乾隆皇帝下令把古北口税关和人员归中央监管,由户部张家口税官具体负责。同时规定了统一的征税程序,所有出口货物均要按照张家口征收则列缴税。嘉庆初年,由于古北口税收额度大幅下降,税关重新划归密云县,税关任免也归地方管理。

  清朝时,古北口税关的征税项目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对内收取商业税,包括斗税、木税;二是对外收取边口贸易税。

  古北口斗子局就是清代建起来的。清代在直隶古北口、丰宁县、滦平县等地方所征的粮食税,属于商业杂赋之一,由当地绿营驻军负责征收及管理。斗税由原来的交公粮演变而来,交公粮是用升、斗等工具计量,所以叫斗税,办公地点也就成了斗子局。

  乾隆十二年(1747年),口外粮食丰收,粮价较低,而口内粮价较高,大量商贩运粮车就在古北口外排队入关。这样一来,当年实收的斗税额就增加了。次年口内粮价比往年有所下降,关外到古北口卖粮的商贩数量减少,斗税额因此大幅下降。于是朝廷考虑粮食丰年、荒年等因素,核定斗税额为每年两千两,折合斗米上交国库。

  再说说木税,木税也是古北口的主要税种之一。因为当时京城每年需要大量柴火、木料、木炭等,所以把木料和民用柴草定为地方征收的税种。木材类包括椴木、杨木、松木、柏木、柳木等等。木税在康熙初年以实际征收数额上缴,雍正年间则实行定额征收,每年为1012两,乾隆年间把木税又提高到每年1026两。

  随着京城土木工程建设的增长,对长城以外地区的木材需求不断增加。顺治九年(1652年),皇帝下令招募木材商,从户部办理出关采木批文,到古北口长城以外采伐林木,为京城供应木材。康熙十八年(1679年),采伐人员拿着兵部核发的出关关票,可以从古北口等关隘出关伐木。

  《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采伐的木材通过古北口水运到通州张家湾销售,户部官员依据古北口税官报送的出关采购合同数量,按照木材的实价核定收购价格,木材销售后,户部抽利三成,商人获利七成。后来,清朝改官方招募商人伐木为商人顾人自采自运,将所伐木材送至市场交易,用收税方式进行管理。

  为鼓励采伐木材,顺治、康熙年间,朝廷还不断减少古北口木材税的征收额度。由于口外林木资源减少,出关伐木的商贩随之减少,这就影响了木税的征收。因为完不成定额,到嘉庆年间,古北口木税始终只有一百两,朝廷决定不再定额征收,这样每年只能征几十两木税。雍正时期,除斗税,木税之外,古北口其他的商业税种也都减少了。

  古北口税关征收的边口贸易税主要来自蒙古地区和俄国商队。雍正年间,蒙古的王公贵族可以在古北口等地开展边口互市,也可以住在古北口,派代表到京师进行互市。

  中俄签订《恰克图互市条约》后,俄国商贩可以入古北口进京做贸易。边境贸易的兴盛,为古北口的商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直接增加了国库库银。自打朝廷实行在古北口核定征收以后,每年征税的数额是43041两,达到了历史高峰。到乾隆时期,张家口在中俄边贸中交通便利的优势得到了显现,因此,张家口逐渐成为中俄贸易的主要途经地。由此,古北口商贸逐渐衰落。

  民国时期,古北口重新恢复了税务机构。同时还设立了海关、盐局、粮油局、电报局、烟草局等机构。

  古北口税关的兴衰,真实反映了长城南北商贸活动的历史状况,也从侧面记录着不同朝代的经济发展与兴衰变化。如今的古北口斗子局虽然早已破旧不堪,失去往昔辉煌耀眼的光芒,但其作为古北口税关的见证,也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来源:《北京晚报》2024年10月29日,第20版;作者:王长青;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