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策略研究》(调研报告)

来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4-29

  【编者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经过连续十四届的评选工作,已成为首都社科界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品牌奖项。第十五届奖项评选工作于2018年度开展,经过系统初评、复评、市评奖委员会总评、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共有208项优秀成果获奖。获奖成果是三年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成果产出的集中体现,显示出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理念创新特色。人文之光网将陆续刊登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成果简介,供各界参阅。


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获奖作品

  面对资源环境紧约束下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北京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减量化”发展,“减量”的重点在于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其中集体建设用地的“腾笼”和“瘦身”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国家治理、国土空间治理以及城乡治理等各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之一。北京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以往集体建设用地在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中不减反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临着“增量管不住、存量拆不动”的困境。究其原因,北京集体建设用地往往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产价值日益显化和提升。若不能从资产角度进行整体的利益统筹平衡,北京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的目标和效果在实施中容易打折扣。

  报告从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属性角度入手,探讨了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的策略建议。

  首先,报告阐述了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突出问题及成因,认为:长期以来,北京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存在违规建设现象多、资产形成不规范,人均占地差异大、资产占有不平衡,承载产业低端化、资产使用效率低,部门目标不统一、资产管理不协同,实践标准欠统一、资产利益难平衡等突出问题,其成因在于土地资产价值不断显化攀升、基层政府财务压力较大、部门管理协调程度较低、民众存在法不责众心理等。

  进而,报告详细分析了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政策的演变历程与典型案例,归纳出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传统征地模式、自征自用模式、集体土地合作经营模式、集体土地自主经营模式等差异化特征,提出现有实施模式普遍存在改造资金难以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体现不充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水平有限等共性问题。

  继而,报告借鉴分析了其他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创新利用的政策经验,展望总体发展趋势,认为:未来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存在扩大可能,集体及农民的利益将获得更多关注,用地过程中政策壁垒可能有所减少,将鼓励构建利益共享和公平发展机制。

  最后,报告围绕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属性与利益协调机制,提出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的一系列策略措施建议。

  报告主要创新性的观点有:

  (1)造成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城镇化进程中集体建设用地资产价值显化所导致的复杂利益博弈。

  (2)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实质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再调整,需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倒逼机制和灵活的土地处置方式等,其中要害在于利益协调和平衡。

  (3)推进北京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必须高度关注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属性,需要通过系统性策略来应对。具体策略包括:核查底账、厘定标准、减量入市、依规升级、协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该报告思路开阔、结构严谨、分析深入、论证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为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发展的相关决策和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根据报告整理形成的成果,作为首都高端智库“首都减量发展”重大研究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北京市采用,为北京市构建推动减量发展体制机制、全面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