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来源:前线客户端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0-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强调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首都规划要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把文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位置,亲自谋划指导、部署推进,鲜明提出了“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70万年的人类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多年的建都史,文物价值高、资源密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标志着北京市已有8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强调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首都规划要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北京市文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首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首都文博人的力量。

  以首善标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核心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北京市文物局依托北京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快适应人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持续擦亮北京中轴线、长城、大运河等中华文明标识,以首善标准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

  顶层谋划整体设计,系统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首都文博事业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成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确定“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首都文博事业重点工作框架,即全力推动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建设全域活态的北京博物馆之城,构建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现代博物馆服务体系;推动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探索科技引领、多部门协同的“北京实践”;打造“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信息发布”品牌,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以北京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古韵复兴,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要求,已完成百余项重点文物修缮工程,拿出空前力度恢复历史景观,以北京中轴线全要素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标志,这一“北京经验”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以国家文化公园引领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与大保护格局。实施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西山永定河博物馆、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等建设工程,三条文化带主题文化节成为推动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以文脉传承新样本打造城市文明新篇章,大运河京冀段全线旅游通航、白浮泉复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亮相,丰台区新宫遗址、金中都光源里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山五园”获得“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

  深挖价值阐释、厚植文化自信,培育中华文脉保护传承新生力量。梳理历史脉络,弘扬革命文化,整合形成革命文物集中连片系统保护格局,聚点成线、攥指成拳,着力打造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革命文物主题片区,保护修缮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31处。北京大学红楼、蒙藏学校旧址、清华园车站旧址等正式对社会开放。串联河北、北京全线贯通“进京赶考之路”文物主题游径,推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发出京津冀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倡议书,培育社会力量推出“曹雪芹在京史迹”等主题游径。创新实施“‘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联合在京高校开展“行走田野间探秘北京城”项目,组织在校学生参观考古现场、体验田野工作。围绕琉璃河遗址举办“一铲千年——琉璃河遗址考古研学”“玩转通史——探寻北京城”等公众考古活动,引导学生群体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

  保护好利用好丰富厚重的首都历史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赓续中华民族血脉基因、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民族高度、历史维度,对北京文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市文物局结合北京实际,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扎实推进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坚持价值优先。深入挖掘文物背后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刻内涵,探究北京历史,推进“人类之源、农业之源、城市之源、都城之源”考古研究工作,强化文献资料整理与遗址保护展示。联合京津冀研究机构成立燕文化研究中心,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文物内涵挖掘与价值阐释。在价值特征谱系研究基础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梳理,结合文物普查及时开展保护对象认定,填补价值载体空白,强化保护名录管理。将文物、博物馆资源注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坚持整体保护。在系统研究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和地理特点的基础上,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顶层设计,构建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两山一湾、两区两轴、三带多片”的空间格局。推动“两山一湾”,即太行山、燕山和北京湾成为北京文化发展、历史变迁的自然本底;建设“两区两轴”,即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打造“三带多片”,即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及其串联的若干保护传承重点片区,跨区整合、强强联合、点面结合,在更高维度上争取规划、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到中长期有规划、短期有行动计划、年度有折子工程,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北京现有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00家,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活动逾千次,年服务观众超过8000万人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的要求,开展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双赢。积极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文化遗产、加入保护传承,通过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等,推动博物馆通过延时开放、展览演出、媒体宣传等方式,弘扬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文物保护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最美文物守护人”评选,发展长城保护员队伍,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自主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

  坚持活化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化厚重为灵巧,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底蕴,用通俗化、生动化的方式阐释好;化古老为时尚,把悠久的历史文化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年轻态”表达呈现好;化小众为大众,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从专业圈走向人民生活,更好滋养群众文化自信。采取“文物+文艺”“文物+科技”“文物+创意”等“文物+”和“+文物”的跨界融合方式,打造一批文物题材的精品力作,塑造一批公众瞩目的演艺新空间,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形成一批“智慧文博”应用新场景,让文物在“博物馆活动月”“公众考古季”等文化品牌带动下焕发时代活力。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最美中轴线》、探访综艺片《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数字中轴”时空舱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大戏看北京”之会馆有戏、北京古建音乐季、白塔夜话等文物新IP搭建起首都文脉传承新平台,让文物活化与青年活力产生时代共鸣。

  坚持交流互鉴。依托北京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在北京落户,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足用好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积累的国际合作资源,善于讲好中国故事。梳理中外人文交流北京史迹,用好20世纪早期中法人文交流史迹群和白塔寺等重要文化遗产,加强同法国、德国、希腊、尼泊尔等国家交流合作。“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举办“白塔文化周”、北京中轴线国际学术活动、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古都文明对话(北京—斋普尔)”活动、“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光影艺术展”;参加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主题边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真正读懂中国。

  (来源:前线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作者:北京市文物局;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