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社科法学的知识体系——《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引言节选

什么是社科法学(法社会科学)?这是《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一书所要集中回答的问题。本书展示了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对社科法学从追随到反思再到自觉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对社科法学的系统性思考。有必要建构社科法学的知识体系吗?很多人难免有这样的疑问。【详情】

书写工具与载体的相依相契——文房的前世今生与汉字成形的时代特征

“文房”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文献,《梁书·江革传》载:“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这里的文房指官府掌管文书之处。至唐,文房被用来泛指书房,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宋代以后,文房逐渐成为传统汉字书写工具和载体,即笔、纸、墨、砚“文房四宝”的省称。纵观汉字发展历史,正因有其书写工具和载体作为物质依凭,才得以生生不息,世代传扬。汉字发展史,也是汉字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演变史。【详情】

人工智能塑造新的人文学科

仿佛一夜之间,许多人文研究的学者患上了“人工智能焦虑症”,从B站视频到微信公众号,人们都在热议人工智能给文科带来的机遇或挑战。人工智能早已迈出宁静的实验室,穿行在纷繁的行业市场,显身于社会热潮的聚光灯下,也以浩大声势吹皱了人文学科的一池春水。这番热闹,让人记起信息时代、生物学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一轮轮风起云涌的话题。【详情】

榫卯相连,铸就建筑史上无钉传奇

榫卯工艺,是一种利用木质构件间的凹凸结合构造,通过榫头与卯眼的精准咬合,实现木料间牢固且灵活连接的技术。榫卯结构无需钉子或胶水,凭借木质本身的力量和形体设计,创造出既稳定又具有弹性的框架体系,在建筑、家具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承载力与艺术魅力。它是中华民族以智慧凝结而成的木质构件间天衣无缝的对话,是工匠精神与科学实践的高度融合。【详情】

中国动画理论的百年之旅

中国动画已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回望这段历史,动画创作与动画理论共同发展,从萌芽到突破,呼应历史与时代的召唤,进行民族化表达的探索。尤其是动画理论围绕动画创作的表达方法、观众接受、美学研究,在交叉路径中持续关注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融合视角下不断拓宽学术边界,推动中国动画走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长之路。【详情】

古琴,清音悠远的“国乐之魂”

晚唐的飞泉琴、南宋的海月清辉琴、刻有“半榻琴书”字样的清乾隆帝的玛瑙印……在暑期热门景点故宫里,游客不仅能看到庄严的皇家建筑,还能在“大圣遗音——古琴文化展”上观赏到古琴珍品和相关的文物藏品,感受这个中华民族独有的古老乐器的文化内涵。【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