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岸各地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大运河得以“美起来”“活起来”,成为更好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之河、生机勃勃的生态之河、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详情】
7月15日,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超过60万亿元,达到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总的来看,上半年,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形成新支撑,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望下半年,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详情】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何处觅清凉?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消暑》诗:“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天热怎么办?大诗人给出了一个“传世妙招”——心静自然凉,读来令人不禁莞尔。古代绘画作品中,以消暑、消夏、避暑为主题的作品非常多。【详情】
现在许多人对市场消费很担心,认为老百姓对消费有顾虑,扩大内需怕是要落空。对此,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中国的内需不足是暂时的,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战略正在一步一步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必将引领中国经济未来,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消费市场将很快到来,而且这个消费市场将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消费市场的总和。【详情】
“寒有三九,热有三伏”。今天正式入伏,这也意味着三伏天正式开启。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跨越了7、8月份,属于典型的“长三伏”。今年“三伏”有什么特点?防暑降温要注意哪些事?【详情】
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安全是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者彼此呼应、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的胸襟、和合共生的情怀、合作共赢的追求和开放包容的气度,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了极具时代意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