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定陵皇后凤冠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1-20

  孝端皇后

  孝端显皇后(1564年-1620年),王姓,名喜姐,籍贯余姚(今浙江余姚),生于京师,父永年伯王伟。王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间,唯一一位亲自册立的皇后。

  万历五年(1577年)正月,王喜姐选秀入选。万历六年(1578年)正月,与朱翊钧正式举行大婚仪式,被册立为皇后,年仅十三岁。

  王喜姐在万历十年(1582年),即婚后第四年生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后或屡次流产,终未能再次生育。后来,在“争国本”事件中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会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绝了大臣要求册封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明神宗才下诏正式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并把之前拒绝的原因解释为皇长子身体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曾屡次流产,是以推迟册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王喜姐成为皇后后,行事端谨,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得其欢心;明光宗为太子的时候,好几次遇到危机,而皇后多次保护了他;郑贵妃专宠,皇后不计较。喜姐在皇后生涯中时时分出后宫的开支用来赈饥荒和给士兵发军饷,数次在明神宗面前说话让他宽恕直言的大臣褒奖忠臣,采用婉转的方式进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认同。《明史·后妃传》中称其“性端谨”,“正位中宫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称”。孝端皇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病故,谥孝端。

  孝靖皇后

  光宗生母,宣府都司左卫人,13岁时被选入宫,为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三年后,被万历帝青睐临幸有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即明光宗皇帝。

  王氏本该母以子贵,可万历皇帝不给皇后名分,仅封其为恭妃,且长期在冷宫,不能与儿子见面。万历皇帝对另一妃子郑氏却十分宠爱,封她为皇贵妃,还写下密诏,准备把其子朱常洵立为太子。在立皇储的问题上,朝廷出现了长达20年的明争暗斗,万历帝和郑妃家族一派,用感情代替伦理祖训,反对立皇长子。朱常洛年近20岁还未被立为皇太子,王氏积忧成疾,最后双目失明。万历帝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对恭妃王氏仍不加封。据说,这时候,郑氏将册封其子为皇太子的圣旨宝匣搬出来,虽然宝匣保管很好,不巧打开册封皇储的圣旨,蠹虫偏偏把她儿子朱常洵的“洵”字吞蚀掉了,郑氏立子为储的美梦成为一枕黄粱。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朱常洛的妃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朱由校,即明熹宗皇帝。万历帝不得不加封王氏为皇贵妃。但王贵妃仍住在幽宫,与其儿孙虽近在咫尺,却难见一面,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危在旦夕。王氏被打入幽宫20年,死时年仅37岁。万历皇帝驾崩后,皇太子朱常洛继承帝位,但由于体质太差,登帝位不足一个月就逝世了。皇太孙朱由校继帝位,重办了其皇祖母的丧事,将王氏随万历帝葬入十三陵地宫,并正式封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皇后凤冠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凤冠仅有四顶,皆来自于定陵,分属于明孝端皇后、明孝靖皇后。其中孝端皇后为九龙九凤冠(礼服冠)、六龙三凤冠(常服冠);孝靖皇后为十二龙九凤冠(礼服冠)、三龙二凤冠(常服冠)。

九龙九凤冠(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

六龙三凤冠(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

十二龙九凤冠(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

三龙二凤冠(宝石95块、珍珠3426颗)

  讲座欣赏 《锦衣云裳——中国明代服饰赏析》

  讲座简介: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同时兼具蒙元特色,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风格上,它端庄传统而不失华美艳丽;制作上,它工艺精湛且款式繁多。除此之外,明代还制定了一系列服饰制度,上到天子,下至平民,其穿着规格、用料、纹饰皆有讲究,堪称华夏衣冠的典范。

  主讲人简介:卞向阳,东华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中国服饰设计师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服装史论及设计理论、时尚产业与服装品牌与时尚文化与设计美学,已出版和发表多部(篇)相关领域著作和论文。

识别二维码  观看讲座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