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方墨,一张纸、一本帖,不仅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普通中国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让古老的书法艺术绽放时代光彩,需要广大书法工作者不断增强综合素养,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发展进步,将美的种子播撒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间。【详情】
11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一起来了解↓【详情】
于制茶技艺中品味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缘何能成功申遗
俗谚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饮品之一。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详情】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大量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05年新馆正式开放,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由主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和涂山窑遗址5个场馆组成,馆藏文物11.6万件/套、古籍善本2万余册。【详情】
对话录 丨 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谈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宪法,世之经纬、国之重器,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在1982年宪法施行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围绕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历史经验、新时代宪法实施的重大成就等话题,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武增。【详情】
语言景观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语言现象,因其随处可见而让人们常常习以为常。但是,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而言,语言景观不仅有较强的实用性功能,更是视觉文化以及城市生态的有机构成。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无论是在交谈、散步、聚餐、健身时,还是穿梭于公园、广场、车站、餐馆、街道和小巷时,均得益于城市语言标识的信息引导,享受着便捷舒适的现代化生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