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就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计划),并从1953年起一面开始实施,一面继续讨论修改,直至1954年9月形成草案,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作为中共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中期发展计划,虽然其制定过程极其艰难,但在反复论证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较好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难题,从而在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详情】
文化浸润人心,科技构建未来。9月23日至24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汇聚全球文化科技领域智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既有国际前沿理论,又有中国创新实践,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出智慧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双向奔赴、共同出彩。为何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如何理解“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详情】
老北京养蚕有多绝?蚕丝当棉、蚕蛹当油,缺衣少粮的年代能靠它撑着
蚕桑业也叫养蚕业,其中还包括桑树培育、种植、家蚕饲养、蚕丝加工等各种不同环节,是农耕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蚕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学会把野生的蚕收集在一起,用新鲜的桑树叶当作饲料,经过精心饲养,发展成为小规模的养殖业,用来生产蚕丝、蚕蛹。【详情】
八家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深处于红石砬子群山之内。常人很难发现隐匿于山脚下、因陋就简的低矮建筑,此类建筑考古学上称之为半地穴式房屋,它还有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地窨子。当年,抗联战士在此站岗放哨,遇风雨暂栖于此。【详情】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清理,从清室善后委员会到故宫博物院,从抗日战争期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进入新的世纪,始终没有停滞过。其中1949年前,清理了3次;1949年至2010年,共开展了4次。【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