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数字化的‌杠杆作用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上线300余门“金课”,在“理解中国”专区推出63门国情课程,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架起了一座通向知识殿堂的桥梁,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文化的窗口。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与创新路径。【详情】

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价值导向。【详情】

发挥高校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非遗传承培养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任。让高校在非遗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是对国家文化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举措。 【详情】

唐人的古风与古体

 唐诗史上,不依近体声律的作品属于“古体”,所指范围非常广。“古风”本是李白所作组诗的题名,也是不合近体声律的古体。中晚唐诗坛上,“古风”诗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足以构成“古体”内部一个有其自身特征的类别。【详情】

高校美育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愈发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美育在各教育阶段的落实。在高校层面,明确要求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古人对美的独特诠释与卓越创造,将多元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度融入美育课程,能够极大地扩展美育边界、深化美育的内涵,对于以美育课程塑造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详情】

运用颠覆性技术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颠覆性技术是指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作战方式、军事力量对比和战争形态的技术。在军事实践中,颠覆性技术对军事理论创新起着基础性推动作用。当前,颠覆性技术群体性爆发并带来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需要高度重视和利用从技术层面揭示建军治军规律、探索制胜打赢机理,为加快军事理论创新插上现代高科技的“硬翅膀”,有力牵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