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国人口红利仍在延续”?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性特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两成。一边迈向共同富裕,一边经历“未富先老”,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   “未富先老”,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口发展,还能支撑我们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吗?【详情】

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如何双向赋能

2024年11月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求“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为基层赋能和减负”。这不仅为社会工作服务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详情】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结构的转变关系着我国整体现代化的推进程度。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明确了耕地管理、农产品稳产、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城市治理、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体现出强调城乡两端发力、增强城乡两方面协同的重要推进逻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当中,需要从城乡之间的产业布局、要素配置、空间规划、公共产品配置、发展评价方式、体制机制改革等层面深刻把握“统筹推进”的内涵和路径。【详情】

民营经济,阔步新时代的春光里

2025年2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详情】

AI时代,哲学何为

对于人工智能(AI)的冲击,许多人是从“工具”的意义上理解的——AI提供了新的、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和生产力工具。学者胡翌霖认为,在教育领域,AI的出现可能动摇的是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AI的普及可能改变人们知识获取和记忆的需求。【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