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今年新启用的国家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用整整两篇课文(第3课、第21课)的巨大篇幅介绍了“中华文明之源”——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被首次发现。经过四代考古学家长达80多年的接续考古,证实了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明,早在距今5300年,良渚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详情】

孟子性善论是功能说

我们一般把性善论看作孟子对人性善恶的看法,甚至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儒家的人性观点。但我们常常也会疑惑,人性真的是善的吗?无论是从个人经验还是社会现实来看,善似乎需要道德上的努力,恶反倒好像是现成的。我们一般把孔子和孟子看作儒家哲学的开山,他们的思想对整个学派乃至文化传统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种开创性集中体现在他们所使用的概念上。【详情】

中国文论关键词的跨文化创生

中国人谈诗论文常常说“诗言志”“文以载道”“意余于境”,所言“志”“道”“境”等,就是中国文论的关键词。这些字词渊源深远、内涵丰厚,代表着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人生意趣。然而,外国友人一方面赞叹中国文论的博大精深,一方面又感到难以翻译这些关键词。【详情】

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

先民对君子人格的锻造,从起初就极为重视“诚”这一尺度,宋儒更是将其提升至“本体”高度,重构“诚礼兼修”的君子修养。传统“诚”论所蕴含的求真务实、警醒慎动等修养要求,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修养方法,对于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时代君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详情】

非遗知多少 | 北京童谣

北京童谣指由北京民众创作或传承,在北京地区流传,内容重在描绘北京地区民俗生活和历史图景的童谣。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童谣是孩童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北京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北京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民间文学园地中的一支绚丽的花朵。【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