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换

纵观中国2000多年来经济重心转变历程,以1000年为中折线,前一个时期是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而导致的经济重心转换到江南地区,这一时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原因不是由于南方经济发达,而是因为战乱(如东汉末年的战乱、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但南方地区却因北方人带来的先进生产力而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发展与繁荣。在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就没再改变过。至少从南宋以后,北方就再未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详情】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

汉语中量词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早期文献保存着丰富的量词材料,其中,书籍量词材料颇为值得关注。《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国早期书籍量词的产生,伴随着简帛时代文献的流传和整理。考察书籍量词是如何诞生并发展成体系的,不仅对汉语量词发展史有所补充,对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书籍发展史、学术史也大有裨益。【详情】

中心特稿 丨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六个必须坚持”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详情】

历史感:“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接榫点

所谓“历史感”,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看作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整体,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而后积极因循和运用历史规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既要坚定地承继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奋斗目标,又要敏锐地汲取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传统中国的历史观并未因马克思主义的介入而中断消亡,而是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形式,再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