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然物的风景,在进入观看者的视野之后,便成了某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指向的文化实践。陶渊明的“南山”,李白的“敬亭山”,欧阳修的“醉翁亭”,风景与文化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了具有丰富意蕴的表达系统。风景作为人与自然交换的媒介,随着观看者社会属性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解释,以此扩充风景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空间,构成不同的文化权力关系。【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文艺一个突出成就是讲述了一批广受读者、观众喜爱的英雄楷模故事,塑造了一批可亲、可爱、可敬的英雄楷模形象。这些故事和人物贴近人心、气象一新,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成为反映时代精神的动人篇章。总结其中的艺术经验,相信有益于新时代文艺创作推陈出新。【详情】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必然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其创作的精神基点也必然来自人民。【详情】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丨 细节并非“小事”,而是关乎“大道”
细节不仅仅是文学世界的材料,也是读者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现象、事件行动、物象世情抵达意义世界的渡船。因为细节实乃是作家的精神指纹,蕴藏着作家凭借向内自省与向外扩张来建构意义世界的心灵奥秘。【详情】
书写工具与载体的相依相契——文房的前世今生与汉字成形的时代特征
“文房”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文献,《梁书·江革传》载:“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这里的文房指官府掌管文书之处。至唐,文房被用来泛指书房,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宋代以后,文房逐渐成为传统汉字书写工具和载体,即笔、纸、墨、砚“文房四宝”的省称。纵观汉字发展历史,正因有其书写工具和载体作为物质依凭,才得以生生不息,世代传扬。汉字发展史,也是汉字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演变史。【详情】
每一部经典小说中,都有值得称道的细节。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告诫作家们说:抚摸你的细节吧,那些神圣的细节。在他看来,细节既神圣,又是可以抚摸的有形物体。生动感人、有异秉的细节,是小说中充沛的氧气,能使整部小说健康活泼、生机盎然、气质非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