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叙事演变

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历程与当代文学尤其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演变基本上是同步的,其获奖作品可算是当代长篇小说序列中的精品。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所评作品是首版于1985年至1988年间的作品,而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转型也在这一时期进入新的阶段。【详情】

世界读书日 丨 图书馆的光亮

我愿将理想的世界称为天堂。唯物主义者的天堂不在天上,在世上地上,在我们的创造与奋斗里。那么,公元前3000年人类已经有的这样一个书籍的宝库,这样一个安静而又专注的集群作业区,这样一个令人敬畏向往、自重自爱而且开拓提升、免费开阔又规则周全严密的名叫图书馆的地方,它是谁人的天堂?谁人的智慧渊薮呢?【详情】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丨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谈到文学写作中的细节问题,一般会先联想到小说、戏剧等叙事性文类。在谈论诗歌写作问题时,也往往更多地聚焦于意象、语言、形式、节奏等一些关键词。事实上,细节问题同样是诗歌写作艺术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当下正在进行的现代汉诗写作现场,多向度考察细节的存在类型、表现形式和美学价值,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详情】

新媒介语境中重新审视“文学”范畴

早在改革开放伊始,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就被译介到中国,成为畅销书。这部“未来学”著作当时断言,人类社会在经历数千年的农业浪潮、三百年的工业浪潮之后,正在加速迎来第三次信息浪潮。第三次浪潮致力于建设新的信息领域,快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将为无生命的环境输入智慧,从而造就智能环境。【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