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章学中的“大文字”

一般来说,朝廷重要公文的作者都是当时文章名家,他们写作艺术高超,声誉极大。这些文章兼具政治功用和审美价值,学界已有较多论及。但中国古代文章学中还有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大文字”,学界鲜有论及。【详情】

唐人的古风与古体

 唐诗史上,不依近体声律的作品属于“古体”,所指范围非常广。“古风”本是李白所作组诗的题名,也是不合近体声律的古体。中晚唐诗坛上,“古风”诗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足以构成“古体”内部一个有其自身特征的类别。【详情】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在电脑写作甚至人工智能写作成为讨论热点的新媒介时代,作家手写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下,部分年龄稍长的作家还在坚持手写,可以想见的是,随着时代转型与时间推移,作家亲笔书写的文稿将会越来越稀少,也越来越珍贵。不过同样可以相信的是,在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与接轨中,手写永远不会过时,也永远不会消失。【详情】

让古籍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生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文明互鉴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加强数字中文建设,能够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雄厚的语言资源基础和强大的文化传播力量。【详情】

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误区

情与理是中国古代文论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认为情与理是二元关系的存在,几乎成为学界共识。事实上,这种二元存在只是主观所作的理论区分,如果将它作为审美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就成为认识的误区。【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