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语在规范轨道上行稳致远

2024年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其中不乏新颖的词和新奇的搭配,这些上榜的热词热语既展现了个性文化,又富有很大的创造力。随着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空前繁盛,语言的求新求异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遍地开花、大放异彩。然而在语言创新的背后,语言文字呈现出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详情】

人文学科有危机吗?

“人文学科危机”是时下颇为热门的一个话题,但这个话题不容易笼统讨论。笔者认为可以先从人文作品的需求层面谈起,看看社会对此的需求是否减弱。然后再看人文作品的供给系统(特别是科学教育机构中的人文学科)是否满足了社会需求:倘若需求没有减弱,供给也满足了需求,表明危机并不存在;倘若需求没有减弱,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说明只是暂时性危机,可以通过改变应对策略来化解危机;如果需求减弱,供给尚能满足,说明危机程度较重;如果需求减弱,供给还不能满足需要,那只能说人文学科已是病入膏肓。笔者认为,目前是处于第二种情况,即人文作品的需求没有减弱。【详情】

文旅微短剧应当沉入生活

尽管不断有佳作出现,但仍要看到文旅微短剧在创作中有待提升的空间,最突出的是内容与微短剧形式的匹配。有的制作方看到了微短剧“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却对微短剧在内容上为什么能让人“上头”缺乏充分认识,也来不及思考这些特点如何与文旅内容有机结合。【详情】

苏轼文章中的饮食书写

饮食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在文学领域也有充分体现。宋代是中国饮食史上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代,宋代文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重视使饮食与文学产生了相较前代更为密切的联系。【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