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八大体系”之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详情】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详情】
1944年,已经5年没有外国记者到访的延安,迎来了由一批中外记者组成的参观团。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到延安访问的最大的一个新闻团体。中央档案馆保存着参观团此访较为翔实的珍贵档案,以及记者们写下的大量通讯和评论、出版的反映边区军民抗战实绩的著作等。中外记者用手中的笔将根据地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让全世界看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真相。【详情】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高效畅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风浪最深厚的底气。要坚持破立并举,瞄准痛点难点持续发力,以更加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推动建设走深走实。【详情】
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先民用城墙定义文明的高度;如今,雄安新区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未来之城,杭州城市大脑以算法优化人文生态……全球超80%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于城市,最先进的生产力诞生于城市,人工智能在城市实验室里飞速迭代,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文明巨变的核心引擎。【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和推进“第二个结合”研究阐释,勇于担当理论创新策源地,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切实发挥好引领作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