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政课承担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的重要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认清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系统探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以及人的解放等根本问题,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索出路。这些重要思想和方法论,也为新时代思政课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增强教学实效、提升教学品质带来了深刻启示。【详情】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石。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详情】
“投资于人”,要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把民生保障作为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重点投入领域,还要同“投资于物”紧密结合。只有把宝贵的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提升使用绩效,才能真正惠及百姓民生。【详情】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文化要先行,文化产业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路径和方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