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五四宪法”。70年来,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始终息息相关。宪法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也为宪法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详情】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该法的通过,是自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一次深刻改革,是中国学位工作和教育法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详情】
你好,大学者②|中国民法开拓者王利明: 从中国实际出发,放眼世界,才能回应时代之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社科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立的政府奖。奖项自1987年设立以来,共表彰优秀成果3579项。【详情】
停车困难症十分普遍,若是有好心人帮忙指挥,就能事半功倍,但倒车途中,若爱车不慎被刮擦“破相”,这笔维修费该谁来“买单”?【详情】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从古至今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表明,环境保护不仅需要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更新,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我国古代具有深厚的“重农敬天”“人与天和”“顺时立政”“节用止欲”的思想伦理基础,说明当时的社会对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深植于华夏文明的丰饶沃土,历经世代传承积淀,生生不息、澎湃激扬,展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新精神和创造伟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