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政”与“正”

让天下成为对人类而言更美好的所在,参与政治就比其他一些事务更紧急、更有必要。唯有建构有序、和平、稳定的政治体系,才可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为百姓的幸福安康提供最直接、最根本、最长期的保障。【详情】

从意象到意境:审美的积淀与共振

意境是我国文艺审美的重要准则。“意境”一词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笔者以为,意境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是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形成的场域。从接受美学来看,作者用意象把读者引向意境的营造。【详情】

略谈中国古典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对于什么是古典,说法不一,有人以其为古代之典章制度,也有人以之为古代流传下来的种种典故。我们这里所说古典,大概是指世界文化发展轴心时期流传下来、被后世乃至当代的人们尊为有代表性、典范性的古代典籍及其文化精神。如此说来,既有西方的古典,也有东方包括中国的古典,这些古典皆是人类文明精神发展的精华展现。【详情】

孟子性善论是功能说

我们一般把性善论看作孟子对人性善恶的看法,甚至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儒家的人性观点。但我们常常也会疑惑,人性真的是善的吗?无论是从个人经验还是社会现实来看,善似乎需要道德上的努力,恶反倒好像是现成的。我们一般把孔子和孟子看作儒家哲学的开山,他们的思想对整个学派乃至文化传统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种开创性集中体现在他们所使用的概念上。【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