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中国法文化和法实践,针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人类面临的根本法治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选择自己的法治道路,创造自己的法治文明的过程。它要求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有机统一,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详情】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古都”北京

研究城市文学的学者普遍认为,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城市书写中,北京的形象具有相对统一的美感。学者赵园在《北京:城与人》一书中谈道:“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关于上海,始终在发现中。文学关于北京,却因认识的统一和范本的产生而易于保持美感,形成彼此间的美感统一。”这种美感往往指北京虽然在空间上属于城市,而且是大城市,在时间上却往往朝向传统历史,在文化经验上则生长出乡土记忆。在中国文学的情感经验中,“北京”往往作为“古都”呈现出沉静、优雅的古典美学特征。【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