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中国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戏剧艺术的重要分支。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之精美,演出剧目之丰富,观众普及面之广大,为世界所罕见。今天,小普带您了解“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详情】
2024年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其中不乏新颖的词和新奇的搭配,这些上榜的热词热语既展现了个性文化,又富有很大的创造力。随着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空前繁盛,语言的求新求异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遍地开花、大放异彩。然而在语言创新的背后,语言文字呈现出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详情】
0—3岁的婴幼儿是社会上“最柔软的群体”,托育服务不仅关系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福祉。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将出台托育服务法作为2025年“高质量推进立法工作”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家长们解决“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作出了诸多努力和探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2024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规定,“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但在现实中,广大家庭对婴幼儿入托的需求仍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托育难”的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详情】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教育事业置身新的历史坐标,面临新的时代课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教育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新征程上推进教育现代化锚定了方位坐标。【详情】
日前,教育部部署人工智能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这一举措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