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不仅使一些鳏寡残疾者靠扎卖风筝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且还推动了北京风筝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曹氏风筝”流派,使北京与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成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南鹞北鸢考工志》后不知所踪,但书中的43种技法,有20种被完整保留下来,曹氏风筝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情】
总书记曾称共青团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要求共青团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58.3万名,共青团组织409.3万个。共青团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学校”为何能吸引这么多青年加入?【详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要“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坚强支撑。【详情】
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详情】
从古代走来的端午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认知度高、参与性强的节日。数千年的记忆积淀于此,过端午仿佛捧读一部大书,一页页内蕴厚重而令人荡气回肠。粽子、艾草、龙舟等无一不是常读常新的端午意象。而端午服饰,就更典型,更值得言说了。【详情】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家喻户晓的节气歌,用合辙押韵的语言描绘了中国人独创的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