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亲贵如何习得汉语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以“国语骑射”维护民族性,又通过“尊儒崇经”实现满汉文化的融合。在这样的治国方略下,清朝满族皇亲贵戚是如何研习汉语的呢?这段独特的语言学习史亦如一面镜子,从中能窥见满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详情】

雷锋与北京的“交集”

2025年3月5日,我们迎来了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北京这座城市中,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服务,到各行各业的敬业奉献,雷锋精神始终熠熠生辉。雷锋同志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缅怀雷锋同志短暂但却光辉的一生,更从他与北京的交集中,汲取榜样的力量,传承不朽的精神。【详情】

共生与共构:人工智能与历史学结合的新探索

当前AI(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世界,成为政府决策、医疗干预、金融交易、司法审议、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历史学者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与AI共生的时代。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并不认为AI会从根本上改变历史学,或者历史学会对AI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详情】

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宝贵的遗产

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详情】

在国博聆听万古长歌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墙上恢宏大气的巨幅长卷撞进眼帘。长140米、高1.8米的长图,以中国水墨画的笔法,将湖南史前考古的成果表现出来,勾勒出湖湘先民逐水而居、狩猎采集、驯化水稻、构筑信仰、营造城市的壮阔场景,如一首流动的长诗。【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