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和平性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六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详情】

这所“大学校”为何能吸引这么多青年?

总书记曾称共青团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要求共青团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58.3万名,共青团组织409.3万个。共青团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学校”为何能吸引这么多青年加入?【详情】

中心特稿 | 高水平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要“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坚强支撑。【详情】

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