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详情】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怎样实现这“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系统论述“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深刻揭示“第二个结合”的原则遵循和现实路径,对一系列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予以明确回答和科学阐释。【详情】
理论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决不能有任何松劲懈怠的想法。习主席曾指出,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是递进的,熟练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把生动的理论学生动、彻底的理论学彻底。【详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治理牵涉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须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创新,走乡村善治之路。【详情】
中心特稿 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