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思想的长河中,主体性一直是思想家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问题,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就彰显了对人的主体性认识的初步觉醒。到了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主体性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详情】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不懈的价值追求。然而,由于公平正义内涵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探讨林林总总,还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的论述。在古典公正观中,公平正义主要被看成是关涉共同体之善的社会伦理概念,因而社会公正更多地指向个体德性和共同体美德的统一。【详情】
“社会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发展的核心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用以解释他们的社会观所创制的概念。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社会形态”的内涵存在多重理解。本文从社会形态的德语原文“Gesellschaftsformation”出发,来理解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形态”的涵义。【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自我革命”。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详情】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结构中,生产方式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这一理论不仅是马克思深度考察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还是他深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