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今天(5日)10时23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节,数九将尽,大地回春,蛰伏了一冬的小动物们纷纷出动,尽情享受和风暖阳。 春天的气息越发浓了【详情】
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具有丰富生活、凝聚人心、传承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缓释心理压力、满足情感需求等多种功能,是民族生活的时间制度和社会大众的精神家园,不仅见证着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推动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赓续传承。【详情】
商代早期青铜器出现的兽面纹,一改之前简单的几何纹样,为青铜器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是中国早期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革新。仔细审视可以发现,这些兽面纹基本都是由两只相对的夔(kuí)龙组成的,属于突出面部的一首双身龙纹,再加上这一时期本就十分流行的单体夔龙纹,可以说龙纹是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具有统治地位的纹样。【详情】
琉璃烧制技艺,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山西介休、山东博山等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被誉为“中国琉璃之乡”,从元代开始,这里就是皇家官窑,天安门城楼、北海、天坛等古建的琉璃瓦,都是出自这里。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情】
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我们今天一起回顾讨论春节的历史和文化,温习春节礼俗,感受春节文化魅力。【详情】
在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春节才是新一年的真正开端。这种习惯是在过去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养成的。而奠定这一民族习惯的,是大史家司马迁。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已故父亲的职位,正式成为西汉王朝的太史令。西汉的太史令是天文官,相当于汉王朝的皇家天文台台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