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高度概括了劳动的价值,也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指明了方向。【详情】

中国式“过日子”的文化解码

立足中国百姓的社会生活经验系统,发掘、提炼并深入阐释扎根本土的社会科学基础概念,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众多兼具经验基础与理论潜力的本土概念丛中,“过日子”这一概念具有广泛理论解释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所谓“过日子”,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观念、态度、习俗及信仰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活法”。它不仅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更蕴含着普通人对生活的理解、期待和追求。经由对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方能揭示百姓的生活逻辑与价值取向。【详情】

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双向互动

面对空间分散、时间分离的海量文献,人文研究如何破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术屏障,发现未曾涉及的关联并解决更多深层次问题?数字人文给我们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有益启示。基于数字技术开发建构的数字人文知识平台,数据容量大,可以把分散的海量文献聚类集成,便于以快捷的字词检索甚至语义检索搜罗所需资料,提高文献资料使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还可以把碎片化的资料转化为结构性和关联性数据,以发现其间的多元关联和深层联系,进而发现以前无法观察到的潜在的、隐含的诸多问题。 【详情】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路径探析

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当下面临着数字化升级的时代课题。特别是在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的背景下,基层文化阵地的服务离开数字技术加持,不仅无法实现大批量资源分发,而且会制约既有服务的效能提升。近年来,各地着眼于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探索实践“艺术普及+数字化”“全民阅读+数字化”“非遗传承+数字化”等路径,取得一定成效。同时,部分地区存在的重视形式忽略内容、对于数字化概念理解不清、信息技术迭代升级较慢等问题也亟待解决。【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