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毋庸置疑,但相当长时间内,这种关注都集中在对基于历史遗迹、文物、典籍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的范畴之内。自20世纪晚期始尤其是21世纪以来,人们才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其标志性事件。【详情】
江南水乡常熟有个古里村,依山傍水,到处都是密密的桑树林和竹园。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瞿氏铁琴铜剑楼就耸立在一片绿荫翠竹之中。传说,唐代有一铁琴遗物,在高山上抚此琴,可以声闻三十里。另有一把年代更为久远的铜剑。铁琴和铜剑聚首在一座缭绕着书香的小楼中,并在此后几百年,不断发出动人心魄的琴音和穿越时空的剑芒。【详情】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大多数孩子的出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母亲成为确认亲属关系的关键,故“姓”字从女。【详情】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古人认识事物、看待世界的客观呈现,我们研究语言,就应当按照先民的思维逻辑去抽丝剥茧,看清内核,而不能一味强调公式或西化理论框架。【详情】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上杭古田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这就是永载史册的《古田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古田会议第一次以党的决议的方式体现了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锻造新型人民军队指明了方向。【详情】
新闻精品的打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平台方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和实践。对于记者而言,新闻精品的打造是一个涉及内容选择、思想导向和文风创新的综合过程,对此进行相关路径的探究成为必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