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徐日辉:大运河的开通与武周时期的洛阳旅游

隋炀帝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加强文化融合以来,洛阳面貌为之一新。公元65年,唐高宗复建东都之后,洛阳在武周时期达到了极盛时期。洛阳开放的城市格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成为古代都市旅游的伩佼者。【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王建国:唐宋文章中的隋唐大运河景观 ——以洛阳为中心

大运河之于洛阳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讴歌和赞美,留下了众多美文佳作,在唐宋文学的世界里筑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采用“文史互证”的手法,对唐宋文学中的隋堤柳、天津桥、月陂等著名的大运河景观进行分析。【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张显运:唐宋时期洛阳段运河的漕运

唐五代时期,频繁的战乱,藩镇割据以及漕运官员的贪腐,运河洛阳段日益萎缩,但仍然发挥了部分漕运功能。迄之北宋,太祖和神宗统治时期重新疏通了洛阳段运河,尤其是宋神宗时期“导洛通汴”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昔日运河洛阳段的繁忙景象。但由于洛阳地位的陨落,汴州开封的崛起,政治中心的转移,大运河洛阳段在北宋后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赵彦志:隋唐宋时期汴河河道和漕运的管理

汴河(隋代称通济渠)的前身乃战国时的鸿沟。隋炀帝即位后开通通济渠。汴河是隋唐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全长约650公里,分为东西两段开凿而成。汴河水源长期引自黄河,泥沙俱下,致使汴河沿线河床淤高,漕运功能逐渐衰退,北宋时期淤积尤为严重。【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徐金星:洛阳与隋唐大运河浅说

隋炀帝开修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贯通钱塘江江、长江、准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南北纵贯2700余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我国腹地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付先召:隋唐大运河与唐代宋州

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其中一段,在唐代又称汴河,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把黄河与淮河有效连接起来。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一批沿线城市的兴起,促进商贸往来和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唐代宋州位于运河沿线,宋州也因此得以发展与兴盛。【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沈昭伦:邳州古运河考略(上)

邳州境内有两条运河,一条是上至山东台儿庄,下至江苏淮安的中运河,一条是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另外,还有一条古运河。对于我们身边的老人河、母亲河,研究它的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沈昭伦:邳州古运河考略 (下)

邳州境内有两条运河,一条是上至山东台儿庄,下至江苏淮安的中运河,一条是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另外,还有一条古运河。对于我们身边的老人河、母亲河,研究它的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周伯之:京杭运河与邳州

邳州,古称“下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夏商时代,这里称“邳国”(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九:“下邳县,本夏时邳国”)。秦置下邳县(公元前221),至南北朝,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改称邳州。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改邳州为邳县。1992年撤县建市,定名为邳州市。【详情】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杜庆生:为隋炀帝开运河说句公道话

一提到隋炀帝开运河,同秦始皇修长城一样,不论史书还是民间,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了隋朝的暴政,说炀帝开运河是为了玩乐等等,总之是说坏话的多,说好话的少。那么,究竟如何看待隋炀帝开运河?这还要从“百万民夫挑运河”的故事说起。【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