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生:为隋炀帝开运河说句公道话

来源:“运河时讯”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01-31

运河脉络图(图片来源:人文之光制图)

  一提到隋炀帝开运河,同秦始皇修长城一样,不论史书还是民间,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了隋朝的暴政,说炀帝开运河是为了玩乐等等,总之是说坏话的多,说好话的少。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隋炀帝开运河?这还要从“百万民夫挑运河”的故事说起。

  隋朝在隋文帝当政时,由他的儿子杨广担任三军统帅。在比较重大的平陈战役中,文帝开凿的山阳渎为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对杨广登位后迅速作出大规模开凿运河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605年,杨广登位,史称炀帝。

  炀帝登位之初,决计迁都洛阳。他在大兴土木建设新都的同时,“发天下丁男,年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全部去挖河。“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同时,征发10万淮南民工,对文帝开凿的山阳渎进行拓宽加深。

  这两项开凿运河的浩大工程自大业元年(公元605年)3月动工,到8月就全部完成了,历时不到半年。工程规模之大,进度之快,堪称中外工程史上的奇迹!

  炀帝当然不会就此罢手,接着又开凿了永济渠,重修了江南运河。这期间,炀帝从全国相继征调了360万民工,工程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隋代统一中国后,从文帝开始,为了进一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力量,已经重视运河的整修和开凿,只是远不如炀帝时代的规模更大、进展更快。这样,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20余年之间,隋代充分利用了过去开的运河和天然河流,加上新开和重修的部分,终于凿成和疏通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横贯九省、长达2700多公里的的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

  那么,究竟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隋代运河和隋炀帝开运河的举措?唐朝文人皮日休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这是对围绕隋代运河所发生的功过是非的高度概括。

  我们先从第二句说起。

  “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是讲隋代运河的莫大功劳,以及带给唐代以至后人的不尽福祉。

  既然是天大的好事,为什么遭到当时老百姓的反抗和后世那么多的非议?

  问题就出在第一句“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就是说,隋朝开运河给当代带来了沉重负担和苦难,这种负担和苦难已经达到了老百姓无法忍受的程度。

  对这种状况,蔡桂林著《千古大运河》一书作了这样的描述——

  无名氏在《开河记》中这样记载当时筑河的情景:“南丁不供,始役妇女”,以至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

  唐代文人韩偓这样描写隋朝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

  “隋炀帝派遣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饮食。

  主管修河的酷吏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

  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问题很清楚,由于炀帝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当时的条件下超越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结果是好事没有办好,把自己也搭了进去。隋历二世而亡,炀帝只坐了14年大位,就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被身边的将领杀死在巡游途中的广陵。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他总结隋亡的历史教训凝练出的至理名言!

  应当说,隋炀帝下令挖运河,可能和秦始皇下令筑长城一样是很残酷的。但无可否认的是,千百年来,运河毕竟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裨益。况且,吴王夫差也好,隋炀帝也好,他们只是发号施令而已,运河终究是古代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靠双手挖成的。这是我们的祖先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

  放眼中国历史,各朝统治者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在推翻前朝、建立起自己新的朝代时,惟恐与前朝决裂得不够彻底,以显示昨非今是。然而,惟有在运河面前,他们低头了,他们屈从了。没有哪个朝代敢将前朝开凿的运河毁弃,没有哪个朝代敢将前朝这方面的功绩加以否定,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传递和更新。

  唐代的运河基本上就沿用了隋代大运河的体系,只是作了局部的变更和整修。所以后人有“隋朝开河,唐宋受益”之说。

  这就是运河的神圣。

  这就是运河的伟大。

  她可以超越所有时代,她可以超越所有政治,以自己独特的品格,书写着只属于自己的历史。

  (作者杜庆生,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