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伦:邳州古运河考略 (下)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09

清光绪初年邳州水系工程图(选自《清代京杭运河全图》)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河督靳辅在黄河北岸遥缕二堤之间开挖中河,北起张庄接皂河,南经今宿豫、泗阳至淮阴杨庄。直到康熙四十年(1703),才形成了上自山东韩庄下至淮阴杨庄的中河,徐邳间完全实现了黄运分立,这段中河,后人称之为“中运河”。而邳州境内的泇运河则成为中运河的一段。万历三十二年(1604)泇运河的开通,标志着邳州中运河水系的形成。

  据《明史·河渠志》和《邳志补》记载,泇运河在徐塘与旧河头之间,有新河、旧河之分。旧河由徐塘东南流,经二郎庙折向南,至旧河头附近再东南流,系万历三十二年总河李化龙和侍郎曹时聘所开,新河自徐塘口向南流,建有河成闸(雍正二年建),经三汊河向东,流经冯家渡口(今名冯瓦房),又东南经庄家楼(文革前名“庄楼”,“文革”后改称“向阳”,)至旧河头,长约1850丈,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由总河齐苏勒所凿,运道至今未变。旧河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南巡时曾浚以停舟,至清末逐渐淤废。经实地勘察,徐塘口至大滩一段古河道,有一部分还能够寻到踪迹,有一部分则已变成了街道。而大滩至坝头一段的古运河则保存完好,经过整治,现已成为城区的景观河道。坝头以东的古河道今已全部淤积,踪迹全无。

  当年,古运河两岸分布着许多村庄和集市,由西向东数,有新河头、徐塘、大滩、小滩、杨圩子、东吴家、吴家闸、坝子头、二郎庙、赵家坝、庙防山、万庄等,漕运给它们带来了一度的繁荣。现今,这些村落和集市还在,都形成了上千人口以上的规模。至于邳州境内另一条运河—京杭运河不牢河段,系1958—1961年由不牢河改道而成,主要用于航运(二级航道),因年代较近,不属于本文探讨范畴,就不多议了。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本文已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大运河的传说》一书出版,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编,杨光正主编;本文作者:沈昭伦)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