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大运河为北京这座城市留下了古老的文化印记,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又将再次与现代城市重新连接。如今,这条古老的运河正在走上“复兴之路”。【详情】

通州古城 漕运天下 | 西集

西集镇位于北京市东南部,距通州区卫星城约21公里,距北京市区东四环约25公里。西集镇地处潮白河现代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并有京杭大运河环绕镇域,是一个拥有2000年历史,挟京津冀咽喉要道的古老乡镇。【详情】

通州古城 漕运天下 | 延芳淀湿地

地处通州东南部的漷县,位于京杭大运河西畔、港沟河西岸、京津塘高速公路以西,曾是皇家游猎之地。修建京杭大运河后,这里就变身为运河的“钞关”,也就是现在的收费站,由大运河来往京城的船只都要在这里交税。漷县是京杭大运河之滨,也曾是南北漕运交通之腹地,还是通州唯一一个曾作为县治,并以县命名的乡镇。漷县,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京东古城,素有“京东重邑” 的美称。【详情】

通州古城 漕运天下 | 通州古城

通州路县古城建于西汉初年。明清时期,也是漕运兴盛时期,遗留了众多的文化遗存,可以说,这里是运河文化最为丰富的区域,文物保存较为集中和完好,例如以运河标志燃灯佛舍利塔为核心的文化圈,形成大规模历史文化景观,能够充分代表通州运河文化的核心内涵。【详情】

第四章 通州古城 漕运天下

在大运河文化带中,通州不仅是北京的东大门,古代陆路、水路交通枢纽,通州运河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世人瞩目。例如,通州燃灯佛舍利塔、五河交汇处、七孔桥与大观楼、漕运码头、张家湾古镇古城古桥等不仅是通州的城市记忆,还传递了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详情】

朝阳门外 漕船东来 | 八里桥

八里桥,位于朝阳区东部偏南。八里桥在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竣工时,定名为“永通桥”,后因距通县8里,俗称“八里桥”或“八里庄桥”。永通桥历经五百余年,明清以来屡加修葺,现状为石砌三孔拱券形,南北走向,桥长50米,宽16米,桥墩呈船形,前端有分水尖,尖上安装三角形铁桩,在桥墩和桥拱的水位线的位置加固了一圈腰铁。永通桥曾是东至山海关、南至天津陆路交通的咽喉。【详情】

朝阳门外 漕船东来 | 高碑店

高碑店是一处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元朝时期高碑店曾建成京师的漕运码头,成了皇粮商物的集散场,开始了通惠河两岸的经济繁荣,码头盛况空前。直到清末,铁路、公路建设的相继兴起,通惠河漕运才逐渐衰落。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成了高碑店水库,2006年在水库东南角,建成了面积约30万平方米(水面占3/4)漕运码头遗址公园。【详情】

朝阳门外 漕船东来 | 大通桥(一闸)

在北京的东便门外曾有一座明代三孔石桥,桥洞为拱形,桥墩为尖形,以利分水。在四个桥墩的侧壁有垂立的石槽,可以在石槽间插入木方子挡水。这就是通惠河上的闸,此闸名“大通闸”,俗称“头闸”。该桥南北走向,为三孔联拱石桥,中孔较大,两侧孔较小,三个券洞上方雕有兽头,非常精美。【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